大学里的那抹“邮政绿”会消失吗?
作者:孙小靓 柳小燕 洪弋乔编辑:陈培浩
发布日期 2020-10-16 22:42:48

还有哪些人在寄信?

或为留作纪念,或为联络情感,或为活动需要

与邮递员交接完后,杨师傅整个上午都没有见到任何师生前来寄信。直到几天后,丁香玲来到了柜台前向杨师傅咨询寄信流程。丁香玲是我校法学院的一名研究生,这次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次寄信,“10月17日是我和男朋友的纪念日,我们商量好给对方写一封亲笔信作为纪念物。”

经了解,丁香玲与男友是大学同学,今年是他们在一起的第五年。大学毕业后,男友前往黑龙江大学读研,两人开始了间隔两千多公里的异地恋。在一起这么久,两人都还从来没有给对方写过信。

“对我来说,互寄信件比互相送礼物有意义的多。”丁香玲告诉记者,“我是一个心挺大的人,有些比较有意义的话,如果他是通过微信发给我的,我会顺手点一个收藏,过后基本不会再找出来看。如果是信件的话可以夹在书里,偶尔拿出来读一读。等我们老了,也算是一个纪念。”

记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更多师生表示自己不会选择寄信的沟通方式,不过仍然觉得写信是一种很好的情感表达方式。我校历史文化院大二学生丁冉的观点代表了多数学生的看法,“纸质信件实在太不方便了,耗费时间多,安全性也不高。当然在通讯如此方便的社会,如果有人能沉下心认真写一封信,那反而说明了这个人对于感情的重视与用心。”

校党委宣传部教职工刘志强对此深有体会,“我本人是明信片的忠实‘粉丝’,和妻子约定好以后去任何一个地方旅行,都要从当地寄一张明信片回来。”从此以后,无论去什么地方旅行,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找能够寄出特色明信片的邮局或者邮筒。

记者在电话采访时,一名在昆明攻读研究生的朋友胡建炜也笑称自己是“文青”,“每次在旅行途中会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我都会提议今后互寄明信片保持联系。前两年经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明信片,不过这两年慢慢少了。但还有些朋友一直记着这个提议,12号那天就收到了一个朋友从新疆寄来的明信片。”

(图为“时光书——我给未来写封信”活动)

除此以外,“一封纸信寄温情”等各类书信活动便是师生们接触到传统信件的主要方式。我校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贵州分队和云南分队联合开展“笔墨守望 飘向远方”云贵书信交流活动,帮助两地学生结对沟通,交流想法与困惑;我校开展“时光书——我给未来写封信”活动,学子们用一封封饱含深情的“时光书”,向祖国献上最真情的告白……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