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学子】李敏:社会观察者的努力与惊喜
作者:张野溪 郝文编辑:刘泽伟
发布日期 2018-06-14 18:42:15

用机会来填补迷茫

“我做的这些真的能改变社会吗?”李敏考研成功后,有些迷茫。她用“一堆”工作来让自己忙起来,着手学生工作、参加科研,她的作息时间规律又重复,每天早上7点半出门,踏着图书馆闭馆的铃声回宿舍,她用这种方式来填补自己内心的迷茫。直到2015年12月,李敏同门的学姐看准了共享经济的选题,因为人手不够,她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加入到了对武汉市网约车的研究中来。

“武汉人会不会比较凶?他们会不会以为我是暗访的记者拒绝接受调查?”在调研中,李敏一点点地瓦解着自己先前的偏见。在两个多小时的登门采访中,李敏发现,从文献中获取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后,自己会产生相应的预设而形成“理论偏见”,但实际情况远非所想。“传统司机对‘网约车’司机并未表现出强烈的反感,他们想要的是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受到此次采访的启发,他们将选题聚焦在武汉“网约车”的发展历程、挑战与机遇上。

具体调研时,她们会去市里车流量较大的加气站蹲点,在司机师傅们吃午饭时上前聊天,有时还会准备抽纸、矿泉水之类的小礼物。采访网约车司机时,她们带着学生证、介绍信前往湖北大学附近的滴滴车主俱乐部,了解网约车的注册流程和司机解决工作中问题的措施。“大部分司机都很愿意说出自己的情况,还或多或少地表达了对市场改革的期望。”

能够越来越迅速地进入现场、熟练地与不同对象打交道,李敏将这些总结道:“就算你有问卷提纲,也不能很死板地‘审问’受访者。要把问题默记心中,自然地去引导他们。”最终,她捧回了湖北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特等奖”、第十五届“挑战杯”中国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一等奖”,而先前那些迷茫也逐渐找到答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