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新年

作者:吕雨馨 编辑:曾楚航 发布日期: 2025-02-15

说起过年,过年最重要和最频繁的仪式就是吃饭,追忆年味时离不开的也是食之滋味。什么时候吃什么、何滋味、与谁吃,这些线索构成的记忆就是新年的味觉记忆。

备年货实在是第一大事,这影响着每一正餐和每一小聚的氛围,也让家家户户的味觉记忆各有区别。年货选什么?大件的大菜食材和小件的零食饮品,都少不了斟酌思忖。老一辈在乎食材安心,年夜饭的大菜和蔬食都早早备好,自己家养的鸡,后院菜园育的菜,找专人灌的肠,提前定好的腊鸡板鸭,都清点好了数量,“排兵布阵”,只等上场。干货零食什么的可发挥余地大,所以各家更是各有追求,奶奶喜欢百里挑一,认准了常买的瓜子就当回头客;爷爷坚守自己喜爱,年年必须自制冻米糖,组成果盘的一部分;姨妈家是“小鬼当家”,一大桌都是缤纷时新的包装零食;我家则图方便,一个坚果套装就万事大吉。

去哪吃以及和谁吃都是寻味的关键。过年吃什么的妙处就在,当吃特定食物的时候就会遇到特定的人。大年初一和堂哥一起吃爷爷奶奶家的素菜,然后又相约初五一起去吃姑姑家的年席。或许我们已经长久不见面了,但是哥哥还是会记得我们共同爱吃的香肠,然后在上菜之前替我去厨房“抢断”,然后一起超前吃上这份味道,然后啧啧赞叹:“想这个好久了!”同样的经历还有很多,记忆就在这些具体的味道和具体的伙伴中生动起来。大年二十九和表姐一起吃猪头肉,初一拜年之后一起盛甜汤……每一次的席面都各有特色,作为孩子的我们便在次次对比中记住心头好,年复一年,才说得出:“只有在这才能吃到这道菜。”

过年便是探亲访友,见到人的变化,事的变更,更珍惜盘中餐的不变之味。今年奶奶身体不好,没能亲力亲为准备所有年货,她一直都放不下道:“今年的瓜子不是我买的。”姑爷总是掌勺年夜饭,但是也因为繁忙没能下厨,也说:“桌上没我的手艺。”当妈妈心心念念一定要在我返校前亲自下厨,我才意识到,原来家人们都是用这样最真切的方式表达想念和不舍,也用一道道家常味道为我们贮存关于家乡和过年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