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俄宪:在日本文化里“寻根溯源”
作者:杨茜茜 王怡然编辑:刘钰琦
发布日期 2016-05-12 15:52:00
  留日十年 文化寻根
 
  大学毕业,李俄宪本已找好工作,准备去当个国语老师,系里突然让他留下,“留就留吧”。一留,就是十年。在曲阜师范大学,李俄宪从事日本文学与东方文学的教研工作。这十年,他继续接受着儒家思想的熏陶,日本文学的教研能力也日益增长。
 
  1993年,曲阜师范大学与日本国立山口大学、山口县立大学开始了学术交流活动。李俄宪作为年轻教师,被学校委派赴日交流。一年后返校,他感慨“自己的知识水平不能适应未来国际交流的需要”,于是申请到日本深造。一去,又十年。
 
  前一个十年,曲阜奠定了他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
 
  后一个十年,日本却为他再现了中国传统的精华。
 
  “从这一点来说,我们真的是要感谢日本。”十年里,李俄宪读书、做汉语教师,接触日本普通百姓,同时受聘NHK国家电视台文化中心做中文和中国文化教授、兼职日本水产省文化机构的中文教授,海上保安厅高级翻译,与日本上流社会打交道。深入日本研究界和普通社会的过程中,李俄宪感概:“日本接受了古代中国的精华,然后传承了下来。我反而有一种找到故乡的感觉,文化故乡。”
 
  在日本,“长幼有序”的观念深入人心,不仅说话时要注意敬语的使用,行动上也丝毫不能懈怠。和导师一同外出时,作为学生的李俄宪会早早地拦好出租车,然后邀请老师,“不能让老师干等着”。学生坐在副驾驶座上,快到时就先准备好钱。停车、付账、为老师开门、提包,这一过程几乎一气呵成。“其实《弟子规》里面早已经写得清清楚楚,见大人怎么说话,敲门怎么敲……”李俄宪说。这些行为也不只出于礼节方面的考虑,更是用心的体现,“因为是你的老师啊,形如父母”。后来导师提起李俄宪,常常开玩笑说李是他的“自动门”。
 
  日本的秩序渗透到生活细节,有时甚至有些“不近人情”。一次,李俄宪参加奖学金组织举办的“特别纪念讲演”,不允许听众提出问题。但是当时主办方邀请的渡边教授右翼思想严重,他在讲话中试图推卸侵略战争罪责。台下鸦雀无声,而李俄宪的心却慢慢收紧,既想大声告诉人们真相,可在纪念讲演时打断又太过失礼。说,还是不说?他心一横,高举起手大声说:“我有疑议!”渡边的讲话被打断,2000人的会场中,“一边儿去!”的声音响起,继而“奇异的、冷冷的目光”向李俄宪射来,整个会场又马上恢复安静,没有一点骚动。
 
  虽然是个不太好的回忆,却也震惊了李俄宪,给了他另外一种思考,“2000多人里,没有一个人找我吵架,没有一点骚动。这种默契背后如果没有秩序意识的支持,是肯定没有办法做到的”。从这一点上来谈,李俄宪既佩服又感慨,他想:“这种对于秩序的苛刻,不正是从儒家的‘礼’发展而来的吗?”他转念想:“如果是现在的中国人,恐怕早就炸了锅了。”不过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情,李俄宪还是要站起来,打破日本人的秩序,“他们忽略了一点,这是留学生在场的场合,要考虑留学生的民族情绪”。
 
  除了秩序,日本民族的“用心”也深深打动着李俄宪。留日期间,李俄宪有机会和一个“日本妈妈”在一起工作。她将近六七十岁,一旦开始工作就全身心投入:一个老人家,从一个桌子到另一个桌子都用小跑;上班时,一定先换衣、洗手,然后打卡,下班时则先打卡,再换衣、洗手,“工作时必须要保证一直在工作,不做其他的事情”。
 
  全靠自己打工,没有多少积蓄的日本妈妈,在李俄宪读博士时还塞给他十万日元。李俄宪过意不去,“妈妈,我不能要你的钱啊!”日本妈妈笑着,“不要紧,你现在需要,等你有出息了请妈妈吃饭。”日本妈妈的恩情让李俄宪铭记于心,至今两人关系还十分密切,李俄宪盘算着五月份母亲节要给日本妈妈打电话。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