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者节:这一次,我们写自己的故事
作者:秦超凡 陈淇莹 黄宇露 林晓枫编辑:陈淇莹
发布日期 2019-11-08 13:14:58

因为热爱,我们来到这里

“我渴望待在最寂静的角落里,被最热烈的声音包围”,柴静日记里的一句话深深烙印在陈嘉玲的脑海里,这是她与柴静的初相遇,也是新闻理想的开端。

“柴静的新闻始于生命,最终也回归生命与人生的思考。我特别想和她一样,用笔发声,做有温度的新闻”,加入华大记者团,就是陈嘉玲实践新闻理想的启航。

陈嘉玲加入华大记者团后第一次任务是采访洋雷锋志愿者。由于是初次采访,再加上采访对象特殊,陈嘉玲在期待之余又有些紧张。在采访前,她做了充分的准备:一份提纲反反复复修改了四五次,面对语言差异特地准备中英两份提纲,花了几个晚上翻译并整理采访录音……尽管最终的成果未能呈现出来,但是陈嘉玲十分珍惜这次采访的经历并从中学到了许多采访技巧。

经过一个月的历练后,陈嘉玲发现:“新闻并不需要华丽的词藻,而是要求新闻人对文字有很强掌控能力,既生动又严谨,十分磨练文字功底。”她从没想过记者也需要花这么多的幕后功夫,从采访前绞尽脑汁地准备采访提纲,到采访时和受访者斗智斗勇,再到写完一稿后还需要反复修改三四遍。这些步骤环环相扣,每一个步都影响着稿件的质量,这也促使她更加细致地对待这份工作。



与陈嘉玲同期加入华大在线的方潇则有着更加明确的目标。为什么想当记者?方潇的答案非常简单,因为哥哥嫂嫂都是记者。她从小便听着家人讲述记者的故事,她也希望能够像他们一样,能够俯下身去倾听民声,风雨兼程播报事实。一个偶然的机会,方潇了解到校媒华大在线。出于对新闻的热爱,她来到了这里,成为一名小小的见习记者。

为了尽快适应校园记者的身份,她在开学前的暑假就参与了华大记者团的培训。在学姐学长的讲述中,她明白了记者对新闻的严谨性和真实性的追求。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在加入华大在线的第一个月,她才真切地感受到了校园记者工作的酸甜苦辣。



方潇的第一个任务是跟学姐一起撰写《宿舍改造:日式居酒屋》。为了尽快掌握校园新闻稿件的写作风格,她将网站上类似的稿件读了个遍,并第一次体会到了熬夜写稿的滋味。经历了一遍又一遍的修改,直到自己写下的文字最终被编辑发表时,她这才感受到一种畅快与满足。

对于见习记者,采访、写稿的初体验总是在新奇中伴随着恐慌。他们不断突破自己与被采访者之间的心理防线,努力掌握一种冷静客观的新闻视角小心翼翼却又无比坚定地走向成为一名合格校园记者的路。未来的岁月还很长,实践着新闻理想的她们将给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