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熟恨晚,所幸相熟

作者:温竹青 高悦 范一宁 编辑:李思彤 发布日期: 2024-09-12

团建是大学生活中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它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集体活动,更是一种团队精神的培养重塑、心灵的碰撞融合。在大学的不同时期,团建具有不同的意义。初入校园时,团建即是破冰;褪去青涩后,大家通过团建凝聚;抵达大学旅程的终点再回首时,团建又是感恩遇见、感恩相熟。所幸大家在了解彼此的过程中互相进步,共同努力。在团建中相熟,在相熟中共进。

破冰:打破陌生,寻找同频

当人们从一个熟悉的环境步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时,对新鲜事物、陌生关系的探索是在所难免的。初入大学,我们怀揣着对陌生领域的兴趣、对集体生活的向往,加入各种部门、组织、集体,与此同时参与到各类团建中。在这个时期内,团建承担起破冰、使彼此相熟的纽带作用。为了让集体中的成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建立关系上,组织者们往往“花样百出”,破冰团建活动也“百花齐放、百团争鸣”。

生命科学学院2023级小浩曾参加过以班级为单位的破冰训练营,在破冰训练营中,他们每周均会进行一个主题的团建活动,其中包含了“认识你自己”“找到你的另一半”“情绪珍珠奶茶”等。小浩对于其中一个环节记忆犹深,“在那个环节中,大家在本子上写下目前人生中最令自己骄傲的事情和最令自己后悔的事情,然后向不同的搭档讲述它们。”

在“互诉衷肠”中倾听别人的故事,分享自己的经历,团建结束后,小浩明显感受到班集体的凝聚力提升了。团建后,在分享感悟时,同学们纷纷表示自己学会了在集体中进行换位思考。这往往是熟识彼此的第一步,更是破冰团建的第一步。通过集体性的活动,让独立的个体汇聚成一个有力的整体,团建中的“团”字意义也得到充分体现。

大学初期的团建破的不仅是“冰”,破的也是真实的自己和外界的一道屏障,是展现自己真实性格的方式之一。新闻传播学院2022级的李思彤在参加部门团建时非常照顾别人,积极地为部门的伙伴们递送物品、投递食物,向部门同学展现了自己不曾表现出的乐于服务的一面,和同学间的关系也随之升温。新闻传播学院2022级的曾楚航认为成功的团建应该是让每个人都能在过程中找到令自己舒服的方式,比如对于“社恐”人群来说,他们能够在团建中找到许多考虑到他们性格的友好环节或是设施。他们能通过这些友好的设置充分放松自己,比如在轰趴馆中有适合“社牛”们的K歌房,也有专为喜欢安静的同学准备的小沙发和游戏机。在这种考虑到多元化性格的团建中,每个人都能互相尊重、展现自己。在与一群性格迥异、观念不同的人初次相处时,我们无法做到适应每一个人的交往方式,但适时的求同存异是破冰团建中重要的润滑剂。缘分使大家作为一个集体相聚在一起,破“冰”团建在拉近彼此距离的同时,也帮助我们寻找“同好”、深入了解部门工作和活动,这正是它带给我们的人生初体验。

破冰团建,“破”而后“立”。“破”的不仅是“冰”,更是人与人初识之间的顾虑与屏障。“立”的则是成员们之间的情谊和团队凝聚力。

热络:凝聚情感,携手同行

因为特别的缘分,他们相聚在一起;又因为彼此间的合拍,他们将美好的相遇延续——热爱摄影的同学一起去采风,喜欢戏曲的同学相约去听戏……“破冰”之后,不同的团体会选择不同的团建形式联络情感、共同成长,这些活动都是独属于他们的特殊仪式。而通过这些仪式,团队中的成员或能增进情感,或能收获快乐,又或者能实现自我的成长。

来自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的李佳仪笑着说:“假期里,我曾和摄影组的同学们相约去哈尔滨团建旅游。我们本就是因为热爱摄影相聚在一起,抛去工作任务的负担,我们可以去滑雪、去爬树,还可以一起去‘扫街’拍美丽的风景……”

在华大记者团的摄影组工作的近两年时间里,她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在摄影组的大家庭里,大家都以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互称,摄影是他们共同的爱好,也是连接他们的纽带。他们一起游玩、一起拍照、一起被旅行沿途的美景打动,感受同频共振的幸福。李佳仪说:“旅行结束以后,大家感情更融洽,关系也更加亲近了。”

“有心来把青丝剪,焚香念佛也就安然——”台上的演员唱着词,坐在台下的观众听得如醉如痴。对于华韵京剧社的社员们来说,一起去看戏算得上是社团的传统活动。“和大家一起看戏,让我对社团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更强,”来自法学院2023级的刘子穆感慨,“从彼此的交流之中,我不但加深了对戏剧的认知,还收获了许多有着相同爱好的朋友。”演出落幕后,大家会互相交流,而他能从中听到多方面的评价,也能感受到更多元的视角,也会对戏剧艺术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从看戏活动中,他不仅收获到了志同道合的快乐,更发展了个人的艺术素养。

而对于生命科学学院2022级的康镨丹而言,在春野环保协会的两年时间里,她从“观鸟”这一特色活动的“参与者”逐渐变成“组织者”,经历了不小的改变。“以前没有接触过观鸟,第一次参加活动还是大一上学期。那时我稀里糊涂的,不懂得观鸟是什么。”她回忆道:“现在我带新成员出去后,变成给他们讲解、被他们咨询的那个人。这种感觉很好,很感激前辈们让我有机会看到、参加最后爱上观鸟活动。”

从对观鸟知识的一无所知到如数家珍,她在一次次团建中收获了自我成长。终于,懵懂的小白也接过了前辈手中的接力棒,成为了答疑的老人、曾经的他们。“这好像是一种传承”,她说。一种名叫“春野”的热爱与期望,在旧与新交替间的每一场相聚中凝聚,这种感情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虽然团建的形式随着团队的不同而有些变化,但团建联系成员情感的作用始终不变。李思彤说:“虽然在平时我和足球队的队友们关系就很好了,但我们每学期还是必须团建一次。”哪怕只是聊一聊训练时发生的趣事、一起吐槽或是分享生活中的小事,在团建之后也能给她们加足训练的动力,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我觉得情感的建立是需要联系的”,她说,“一次次的团建就是让我们从单纯的队友关系迈进到更亲密的朋友关系的过程。”

告别:感谢相遇,向远而行

有那么一群人,一个集体,他们或曾一起仰望星空、相约观鸟;或组织友谊赛,挥汗舞场球场…他们一起走过大学校园的春夏秋冬,也走向了告别。面对告别,他们选择以这个集体独有的方式举办最后一次团建,正式地向这个“小家”说声:“再见”。

“毕业晚会上街舞队的镜头少没有关系,我们有自己的毕业晚会……”校街舞队的成员们在舞台上以一支支舞蹈给毕业生送去祝福,在舞台下他们也为即将毕业离队的学长姐送去了舞蹈视频以作祝福。新闻传播学院2022级曾楚航回忆道,“在视频里,有喜庆洋洋的舞蹈,祝毕业快乐;也有‘以舞传情’,回忆与学长姐的过往,潸然泪下……”正如一则祝福视频里所说,“舞队是我在大学里找到的一个‘家’。”在最后的这支给“远行者”的舞里,一半是成员们浓浓的不舍,另一半则是满怀的谢意。

在参加最后一次团建时看到学弟妹逐渐成熟起来的模样,临近毕业的“远行者”们在不舍中又多了几许欣慰和平静。

“我们带的学弟学妹成长了”,这是康镨丹在退休前的最后一次春野环保协会观鸟团建中最深的印象。从观鸟的初学者到同行者再到引领者,在学弟学妹的身上,康镨丹看到了自己在协会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影子”,一种成就感和欣慰感也油然而生。

在圣兵爱心社的欢送会上,生命科学学院2020级梁雯萱翻阅着之前社团活动的照片,回忆上届成员们的毕业团建和社团过去的点滴,感受最多的是一种平静。临近自己的毕业,梁雯萱坦言,“我会更加珍惜参与最后一次团建的机会,也给自己大学四年画上完美的句号。”

对于这个特别的团建,“远行者”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这个传统延续下去……

“我们一起向毕业的学长姐说再见,三、二、一……”在“人经新心好青年”四院排球赛大合照中,成员们纷纷挥手的状态被定格下来,仿佛在诉说着离别之情。这场友谊赛共四十余人参加,比赛周期足足持续两天。可以说,这是独属于四院排球人的一场“告别盛宴”。

“这场友谊赛既给了毕业的同学们一个留念,也给大家留下了一个集体回忆。”作为组织者兼“远行者”,最令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20级张慧琳感动的是,有几位同学虽然临时有事不能参加比赛,但还是赶上了大合影。“我能感受到大家积极融入这个集体的心情,以及对这场比赛的重视。”赛后,张慧琳坦言,“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之后还有人继续组织这个活动,加强四个学院的联系。”

当看到钥匙扣上挂着的迷你版排球纪念品、独属于自己的方形号码牌卡片以及“我在排球场等你们”的logo标语,成员们就会想起这段美好的回忆。只要在群里问一句“排吗?”,成员们无论走多远,总会发现:在球场上永远有人等着自己“一起排”。

“我们在年末的时候会举办‘双旦趴’(元旦节和圣诞节),延续摄影组的这个传统……”李佳仪笑着回忆道。摄影组的师兄师姐们会在每年年末的时候回到组里与成员们一起跨年。虽然早年毕业离组的师兄师姐可能和新成员们之间年龄相差较大,没有一起共事的经历甚至此前从未谋面,但只要听到“师兄师姐”的称呼,彼此就会多了一层亲密感,“无论走多远,你就是我们这个团体的一份子,永远都是摄影组的一员。”

从第一次团建“破冰”到之后慢慢熟悉彼此,当个体融入集体,“我”也就变成了“我们”,同学们在这里逐渐找到了一个“小家”。临近毕业,同学们以这个集体独有的方式正式地向这个“小家”告别。但不必遗憾,也不必感到相熟恨晚,因为在最美的年纪里遇见最好的对方已是万幸,无论未来驶向何方,有这段并肩而行的回忆亦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