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实评论100:让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强起来

作者:邱实 编辑:郝日虹 发布日期: 2017-06-0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这一要求,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师生两大群体并进”,按照《华中师范大学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经学校党委同意,特将2017年定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年”。

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思政工作不仅仅是做学生的工作,也要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而这,恰恰是我们的短板。正如黄晓玫书记在学校2017年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说,我们的教师思政工作还很薄弱,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统筹,“教书育人”还没有完全与教学质量评价、职称评聘、导师资格评选相融合。

作为教育者,大学教师担当着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重大使命,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不仅关系大学生的成长、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思想文化阵地的巩固都有着重要影响。育人者必先自育,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比学生的思想教育更具示范性先导性作用。

因此,学校确定今年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年”,并将启动实施相关行动计划,大力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倡导广大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首先要求高校必须立教师之德,然后才能完成“树人”的任务。因此,立教师之德是大学的立身之本,是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只有先“立德”,然后才能“树人”。

“立德”就是确立培养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树人”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史,大学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逐步拓展,但培养具有崇高道德水准和高素质的人才这一基本功能、中心任务始终没有变。《大学》的开篇之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在明明德,就是强调育人者先受教育,立德者先立德。

立德树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立体化的长期任务。学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教师是立德树人的引路人,要全面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工作水平。因此,高校要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礼记·文王世子》指出,“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高校教师既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又是道德言行的引导者,要把立德树人转化为内心信念,把崇高师德内化为自觉价值追求。

新时期新形势,高校面临的社会环境和高校内部的治理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70、80后居多的青年教师和90后为主的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心理也体现出新的特征。这些都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紧跟时代,不断创新,探索适合本校特色的工作新机制、新模式和新方法。

总之,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和根本,要“硬”起来,“严”起来,“强”起来。只有打造出一支讲政治、有纪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对青年大学生形成强大感召力、吸引力,才能培育出有理想、有信仰、有纪律、有担当的青年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