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体测季”——你有没有为体测“拼过命”?

作者:彭晓雅 编辑:黄妍妍 发布日期: 2023-11-13

秋风阵阵,歌声悠扬。平日里惬意悠闲的傍晚,对于最近佑铭操场上正在拉练的“体测特种兵”们来说,却是激烈紧张的。暗黄色的灯光下,他们屏息凝神,目光炯炯,迎风奔跑的身影被越拉越长……

临近体测季,很多同学会感到焦灼,提前着手准备体测。这个时候,佑铭操场和高职操场上就会出现不少新面孔——平常足不出户的“宅寝青年”一反常态地开始每晚锻炼,成群结对的跑步搭子们互相督促、互相鼓励,沉迷学习的同学也开始在计划本中加上“跑步锻炼”这一新的待办事项。

每当和大学生们谈起体测,他们总是或蹙眉长叹,或为难苦笑。为什么当代大学生们会谈体测就“色变”呢?

首先,这要归因于体测的标准。华师的体测标准是不少同学的“噩梦”,学校也因此被同学们戏称为“广埠屯女子体育学院”。以女生的评分标准为例,五十米项目需要跑进9.0s,八百米项目则要跑到3分55秒以内才达到及格水平。然而,达到这个要求对很多同学来说并不轻松。有同学表示,体测让自己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已经提前努力做了准备,但最后也只是勉强及格。此外,体测的跑步成绩作为体育课成绩的一部分,会影响到绩点、评优评先等相关事宜,严格的体测标准意味着严苛的评分标准,因此也给同学们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其次,体测的过程也令人身心疲惫。回忆起上次体测,文学院2022级小雯(化名)说到,自己跑完八百米后感到浑身难受,“难以”呼吸。为什么体测会让同学们这么“痛苦”呢?结合与多位同学的访谈交流,可以将主要原因总结为缺少锻炼、体质不佳、本身对运动的排斥厌恶等。对这些不擅长运动且没有运动习惯的同学而言,体测的失败经历以及它给身体带来的强烈不适转化为根植于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在每年“体测季”如影随形,就像绑在脚踝的沙包般束住奔跑的脚步。

对于喜爱运动的同学来说,体测似乎是令人快乐的。来自外国语学院2022级的小陈(化名)表示,体测时迎风狂奔,大汗淋漓,快速且有节奏的呼吸和心跳,让他再次感受到自由和对身体的掌控感。然而,事实上并不尽然。文学院2021级的静静(化名)平日里热爱足球等多项运动,但她表示自己很抗拒体测的八百米跑。“尽管我在其他运动中也常要跑步,也能跑下八百米,但是体测的八百米跑对我来说是不同的,它并不是轻松自由的,而是有压力的。”为了达到成绩要求,静静需要“拼命”地跑,她并不喜欢这种被迫奔跑的感觉。

尽管体测的经历对不少同学来说并不美好,但在准备体测的过程中,他们也逐渐转变了对体测的刻板印象,收获了很多独特的回忆和别样的感受。有同学本是为了体测才开始练习跑步,但没想到自己因此爱上了跑步。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的小朱(化名)说到,“结束一天的课程后,在操场酣畅淋漓地挥洒汗水,让我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舒展开了,特别自由”。新闻传播学院2022级的明明(化名)则分享了她与跑步搭子的故事。她认为,一起跑步时因为感觉“有人在监督着自己”,锻炼的效果比独自一人更好;同时,和朋友一起跑步也让她觉得“原本无聊的运动变得有趣了”。

体测,不应只是将我们困住的一个个冰冷的数字。事实上,体测的初衷并不是给同学们带来负担,而是督促、鼓励同学们坚持锻炼、健康生活。体质较弱的同学可以先从强度较低的运动入手,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抗拒运动的同学可以先努力克服自己过去对运动的畏难心理,多尝试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缺乏锻炼的同学与其“临时抱佛脚”,不如慢慢养成锻炼的习惯。

每次站上体测场,其实都是一次需要勇气、决心和坚韧的自我挑战与自我突破——急促的呼吸,肌肉的酸痛,不断消耗的体力,也不会让我们停下向前奔跑的脚步。我们咬牙坚持,奋力奔跑,目标坚定,不断进取……

操场上,迎风奔跑的少年步伐坚定,炽热的生命力量生生不息。拨开焦虑与恐惧的阴霾,积极看待和准备体测,我们或许可以在这个金秋与不一样的体测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