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无效休息”,获得“有效假期”

作者:董娱辰 编辑:范彦芳 发布日期: 2023-11-13

每个假期的前几天,你是否会掰着手指头数日子,随着日历上的天数一点一点减少,心情也越发激动。但是,当假期终于开始的时候,前一秒你还在为自己列完美又惬意的假期小计划,下一秒,你就把书包往地上一扔,身体往椅子上一瘫,“先玩一会儿手机吧,累了这么久了。”于是,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屏幕亮光不断闪动,你的眼睛死死地盯在手机上,手指在上面随意又麻木地划拉,嘴里偶尔发出“嘿嘿”的痴笑。什么都没有改变,除了窗外降落又升起的太阳。时光在这个时候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键。“唰”一下,当你恍然抬头看时钟时:啊?假期已经没了吗?我好像什么都没做?我怎么更累了啊!

现如今,每个小长假后,我们都需要一段时间去调整作息、缓解疲惫,“越休息越累”仿佛成了大学生们的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在假期时会选择不停地刷短视频,没日没夜地昏睡,又或者是日夜颠倒地打游戏,他们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报复性补偿”自己假期前的劳累疲惫。但这些行为表面上看似是在休息放松,实质上却会消耗精力、损伤身体,甚至败坏情绪。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刷视频和打游戏让我们每天都会接收过量的信息,对大脑进行持续的、高强度的刺激。这是一种损耗性的反向休息,不仅不会使我们放松,反而会消耗我们的精力。同时,睡眠过度也会打乱大脑中控制身体日常周期的生物钟,让我们十分疲惫,睡醒后我们并没有感觉精力充沛,反而昏昏沉沉、头痛乏力,这和宿醉的症状非常相似,科学家称之为“睡醉”。这就是越睡越困,越休息越累的原因。

同时,还有一种错误休息是“带着镣铐”休息。虽然你表面在放松,内心却是无限焦虑,忧心未完成的作业和工作。这样不但无法得到身心的放松,反而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与后悔中。从心理学上来说,无论你每天在做什么,大脑也在一刻不停地运转,这个自动运行的神经系统叫做预设模式网络。脑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大脑的能量,高达70%左右,用于维持预设模式网络运作。它总在大脑没有执行有意识活动时自动运作,比如:反思过去,担忧未来。所以,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进入假期,我们会期待着在假期里摆脱日常的压力,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困难的地方就在于,我们很难把自己从日常的压力剥离开来,它就像是压在我们心上的沉重的石头,让我们在休息的时候很难沉浸,反而是带着负罪感,内心惴惴不安。这就形成了一种“被动休息”。

那如何才能“有效休息”呢?首先,揪出“压力源”,对症下药,拒绝迷茫地边摆烂,边焦虑,否则不仅无法真正地解决问题,而且会陷入无限的内耗,困在自我谴责的死胡同里。这其实和一个自律方法——“番茄钟”的25分钟原理很像。“番茄钟”将大型任务分解为多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只需用25分钟,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保持专注,避免因为任务量过大而感到压力。每完成一个番茄钟的工作时间,就可以休息5分钟,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持专注和生产力。我们要做的就是专注休息,明确“正确的休息并不是在浪费时间”,减少休息时的压力,做到玩得痛快,学得开心。其次,我们也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休息方式,做一件自己想做、喜欢做,而且容易沉浸其中的事情。比如,有些人很喜欢整理房间,因为它会让自己心情愉悦 又或者是阅读,练字等既放松又可以提升自我的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和取向,我们可以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多样有益的休息方式。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我们都需要劳逸结合。人不是上了发条的永动机器,我们可以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适当地缓一缓,卸下学业以及其他生活的压力。可能是楼外的蒹葭,也可能是今晚的月亮,都值得我们去慢慢欣赏。去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吧!松弛又有力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