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就像一面面镜子,我们在彼此的身上能看到自己的模样。我们因志趣相投而相互吸引,相伴着走过一段人生之旅。我们在不同的人生站台与不同的乘客相遇:有人到站下车,自然也有新的面孔加入旅程。
有一天和老朋友再见,我们便像是又拿起了那只续写彼此人生故事的笔。或许这时候更多的是一份对遇见的感念,却已然足矣。
张爱玲说,“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正巧赶上了。”高中时的我很喜欢和春子在无人的楼道一块唱自己喜欢的歌。若是被其他人看到了便会偷偷摸摸地躲起来,相对着不好意思地会心一笑。春子的声音清脆,唱粤语歌有一种独属于她的青春洋溢之感。我沉浸在她的歌声和旋律里,逐渐忘记当天纷杂的学业任务,只徜徉在彼刻。那时,我们爱幻想、爱自由,还约定着以后要一起去远方……
日子一晃毕业了,远方的约定却还未来得及履行,我们甚至好久没见。偶然有次她要来武汉玩,我便特地空出时间和她一块在武汉转转。在凌波门附近吹着晚风唱着歌时,音乐好像成了我们交往的一种语言。除此之外,我们好像只是在谈论各自的生活,好像只是在罗列同与不同。或许这样再正常不过了,只是我心里总会有点空落落的:没有了相同的生活经验作为基础,我们的聊天似乎不痛不痒。我们好像,再难回到以前了。没有那么彻底的感同身受之后,我们好像只能反复咀嚼着过往。
世界在教我一个道理。有的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成长就是一边得到一边失去。对我来说,珍贵的东西有太多太多:童年里伴着我走过山野的一场雨、亲密的朋友宽慰我的几句话、我拼命挣脱过去来到的今天……当我听朋友又唱起那熟悉的歌,共同的过去便在脑海里被娓娓道来,我好像回到那个熟悉的楼道里,那天的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的回声也一起傻笑。
千百年前孔子就曾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王勃也曾写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过往不可追,来者犹可谏。故人如远舟,虽暂泊不同渡口,然共此江心明月;山河或有隔,终能同沐清风。青春的歌声在岁月里将再次回响,走上下一班车再见面时我们都会是更好的模样。
后来我一个人再次来到凌波门,这时晚风又扬起旋律,我却不再执着于重现往日的歌谣,而是让心跳应和着此刻的潮声——潮涨潮落,我也在这自然的节律之中觅得友谊的真谛。重逢并非为了寻觅旧影,恰似新竹接旧松,共织岁月青葱。何时君再来?我当虚席以待,静候生命里的下一次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