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引号”的暑期实践

作者:王颖 编辑:罗嘉祺 发布日期: 2025-09-01

“到底去哪?‘左重庆’还是‘右湘西’?”今年的小学生校外实践课程可谓是一场十分艰难的选择,我看着舍友伸出的两只手,几度权衡后,拍响了她的左手:“去重庆!”

“明天行程再对一下”“流程一定要看实际情况随机应变”“邀请函准备好”“院旗在合照时候一定要拿出来”……作为本次重庆暑期实践队队长,几乎每晚我都会和各组组长确认每日行程细节,确保万无一失。“晚上十点,老师房间见。”刚和大家开完会,我就收到了助教学姐的消息,又马不停蹄地上楼协助宣传组的新闻稿工作。

“又是凌晨两点才回。”打开房门,看见同组的同学一边拷贝今天的拍摄素材,一边打着大大的哈欠对我讲话,“快去洗吧队长,八点出发呢。”

这样天天“连轴转”、时刻“绷着弦”的日子,贯穿了整个重庆实地实践的始终——白天顶着大太阳要到解放碑、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等各个红色地标进行红色人物故事宣讲、情景剧演绎等课程活动,晚上又要在酒店开组会、过流程、写稿件、剪视频,甚至是返汉之后也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个人和小组参赛视频作品ddl”“宣传组的新闻稿发布”“演绎组的剧本修改”“行政组的调研报告跟进”……不论大家白天是忙于暑期实习,还是投身社会实践,亦或者在外地旅游,晚上都得“老老实实”地打开电脑:“两眼一睁就是干!”

然而,战线愈拉愈长的工作和任务就像一场没有尽头的闯关游戏,让不少队员深感疲惫和沮丧:“当时还想着去重庆玩的,这下好了,暑假出去都玩得提心吊胆的。”“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听到大家略显泄气的声音,在随后的工作对接中,我在话语上做出了一些调整:“大家都特别棒,老师对于大家的工作都给予了很高的肯定”“新华社的稿件新鲜出炉咯”“视频上线各官媒平台啦,快来认领自己的出镜和文案”……想打赢这场暑期“持久战”,凝聚“军心”至关重要——在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时,也需要给予队员们积极的进度反馈和正向鼓励,让大家觉得“即便关关难过,也一定能够关关过”!。

这个夏天,聒噪的蝉鸣与烦闷的暑热虽没有得到丝毫的消减,但时间在一个接一个交替的白天黑夜里悄然流逝,转眼,就到了小学期的尾声。

“提示,提示,今晚结课,真的是‘最后一关’了!”我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通知大家。是啊,这个小学期可不“简单”,虽然横跨了整整两月时间,它还不停地在大家“本不疏松”的暑期生活里见缝插针,但也让我们真正体验了一次课本和理论之外的“新闻生活”:采编写作,出镜练习,流程策划,学术探究……对于每位新闻学子来说,实操永远是最好的磨刀石,这个夏天,从校内活动文稿撰写,到操刀省级媒体的新闻稿件,从枯燥难懂的传播理论学习,到实际运用理论作为调研支撑,与“苦”“累”相伴的,是成长的印记。

“如果能重来一次,小学期还去重庆不?”同行的好友转头看向我问道。沉思几秒后,我坚定地做出了答案:“当然,这个暑假的成长与收获,是万分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