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念英魂:从熊廷弼公园到江夏革命烈士纪念馆

作者:罗嘉祺 编辑:王颖 发布日期: 2025-08-24

长江拥抱夏水,是谓江夏。我在这片群湖环绕的土地上生活了近十九载,竟不知这是第几次踏入熊廷弼公园。蓝天如洗,绿地如茵,孩童们嬉戏追逐,岁月静好莫过于此。可山河依旧的背后,总藏着几段破碎却顽强挣扎的岁月。

若要提及熊廷弼公园,当然还得从熊廷弼说起。这世界上大多以人名命名的公园、道路总离不开“纪念”、“敬仰”等情感,可当其和家乡沾了边,却总让人有种别样的感触。儿时偶然翻开《明朝那些事儿》见到了熊公的名字,几经比对发现竟是“老乡”时我不免诧异,心中翻涌着一种莫名的情感,再往后渐渐懂得了这种感触原来叫与荣有焉。可把那寥寥几笔无限放大,敬仰背后便裹挟了无尽惋惜:《熊廷弼之死》的第一面写着“一声开斩,刽子手手起刀落,但竟然没有一刀把脖子砍断,只能以刀为锯反复切割方才把熊廷弼的头割下……随后,他的无头尸体被弃市,首级被放入木盒之内,快马传首九边……”

明兵部尚书,辽东三杰之一,三赴辽东两度救火,“以文臣之身撑危局,以刚直之性抗浊世”,最后却沦为党争的牺牲品……历史的遗憾总因英雄的悲壮而无限放大,可就是这样的英雄长久地矗立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是坐标,更是指引后来者的不灭炬火。

今天,那个曾被父母带着来公园游玩的小女孩,现在又牵着弟弟来到了熊公的雕像前,只是心境早已不似从前那般懵懂。八月的赤阳穿透枝桠,为英雄镀上层层金光,无声讲述着江夏青龙山脚下这段永不会被时间湮没的故事……

往公园内继续前行便到了江夏革命烈士纪念馆,两层的小楼展陈十分用心。馆内的每个展厅都承载着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串联起了从武昌首义到迎接解放的光辉岁月。我印象最深的是有关唐义贞女士的展板,介绍的篇幅虽然有限,可我越细看越是心惊、震撼和惋惜:那个铜像太年轻了,年轻到我不敢走近细看——她的青春永远定格在了二十六岁为保护部队的绝密文件被残忍杀害。一向活泼好动的弟弟也难得安静下来,认真看着曾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苍凉、悲壮而又饱含着不屈的希望——民族脊梁在这一刻有了生动的写照。

山河无恙,英魂长存。从熊廷弼公园到江夏革命烈士纪念馆,不同的时空交错却有着同样令人敬仰敬仰再敬仰的灵魂。我曾看过感触很深的一段话——“我们站在历史后人的视角看先辈们感觉到他们的伟大,但他们的伟大和悲壮远比我们所能想象的深重得多。因为我们看见了他们的胜利,而他们在牺牲时并不能预知未来,他们所能依赖的,唯有满怀的信念。”直至此刻,我才恍然醒悟,那些人高呼“我们必定会取得最终胜利”时,其实并不真切知晓自己真能成功;他们前赴后继、英勇牺牲之际,也并非真正笃定自身的牺牲能换来预期的结果。原来,这便是坚定信仰的真谛,诚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虽千万人吾往矣”无不彰显着铮铮骨气。同样,倘若让熊公重新抉择,即便最终落得传首九边的结局,我坚信他依旧会毅然决然地抵御外敌。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赞先辈长夜漫漫踏歌前行;“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出初日生”——愿盛世永续吾辈当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