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之行

作者:梁馨文 编辑:颜杨 发布日期: 2025-08-26

读过沈从文笔下如江南烟雨氤氲的湘西,便极想去瞧瞧翠翠与爷爷相依为命的那片水云之乡。今年暑假,我便有了这么一次机缘。

我循着书页间的风声雨声,终于得以与湘西相见。浦市独一无二的人间烟火气,是我对于湘西的最初印象。

到达浦市时已是傍晚,暮色渐迟。当最后一缕天光似乎也沉没进远山之中时,我们的大巴车也逐步停歇。

一进入溪山行客栈,聆听着绿植间流水淙淙、微风拂过细竹、鸣虫响于密林,便仿佛置身于山野林间。红灯笼高高悬于檐角,晕出一片暖融融的橘红;油纸伞倒悬于壁上,伞面戏妆斑斓,似是听得了一句高腔;蒲团、藤椅随意散落,暖黄灯光纵横交错——我仿佛踏入了一场旧梦,连呼吸都染上了草木的芳香。

浅歇过一晚后,浦市便先以青石板路小巷人家叩醒了我的第一天,巷弄蜿蜒盘旋,阶上苔痕斑驳,每一块石板都蕴藏着一段流光碎片,每一丝划痕都书写着岁月的印迹。纯真的孩童笑靥如花、纯粹美好。我们好奇地张望他们,他们也新奇地打量我们。目光在这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的一切障碍,交汇共融。或许任何困难都无法阻碍人们之间的交流,仅凭善意的目光,便能使他乡之人倍感亲切。

步入万荷园,那儿的莲出奇的高,层层叠叠翻成碧波,倒真应了汉乐府的诗。风一转,莲花轻摇裙摆,袅袅娜娜,却是自古的高洁,端得一派皎然出尘的模样,仿若刚出浴的美人。远处青山如黛,雾纱半遮面庞,隐隐绰绰,恍若墨香未干。缠缠绵绵的青山与密云自成一方画卷。这一刻,仿佛天地忽然安静,只余下荷香半现。

而后我们又用双腿描摹了一段红军们的山路征程,试着体会他们艰苦抗争的年岁。鸟啼山涧,虫鸣叶抒,清灵的白噪音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最美好的馈赠。豆大的蚂蚁四处攀爬,蝴蝶时不时便翩跹而至,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小虫翻飞,直冲冲地扑面而来。山泉冰凉得沁人心脾,时远时近,时而掩埋在岑岑碧波间,时而潺潺地路过我们前行的板岩,时而“清流激湍”,“卷起千堆雪”,时而“静影沉璧”,“无风镜未磨”。景色美则美矣,可望着这锦绣山河,总是会怀想起旧日那些革命英烈们的英勇奋斗。若是没有他们的翻山越岭,今日我们又怎能入山林间去体验诗意人生?

湘西天气则是变化无穷,一日之内把阴晴云雨演了个遍。方才还是晴空万里、蔚蓝如洗,转眼间“黑云压城城欲摧”,昏黄如泼墨般铺天盖地、遮云蔽日。这倒也令我观赏到了另一番的“水天一色”:混浊的江水与昏暗的天空连成一线,大雨前雾气腾腾,将远处连绵不绝的群山遮蔽,只剩那大片大片汹涌的黄。而后,伴随着车窗飘摇的雨滴,清晰可见的蜿蜒着的闪电亮彻云霄,为我们劈开黑暗,照亮前方的道路。黄雨漫天,我不禁想学苏轼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气概,借此高歌一曲。

雨住,沱江披上了一层细纱。“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两岸的商铺参差错落,红灯笼的光映在水面,洒下星河。身着苗族衣裳的姑娘的银冠、银项圈、银手镯,在雨里叮叮当当,像一串串会走路的风。夜色渐深,霓虹逐步浮跃上画面,灯火阑珊的凤凰古城已成为不夜之城,灯火与雨雾缠绵,远山青黛只剩一抹恍惚的剪影,高塔朦朦胧胧依稀可见,似是梦中仙境。我们踏着湿亮的青石板,听伞沿滴水,闲庭信步,仿佛走在时间的回廊里。时空交错,每一处建筑遗留的痕迹都穿越百年千年与我们相见,向我们诉说着从前的故事。

与湘西别离那日,晨雾未散。我回过身,浦市仍漂泊在沅水的臂弯里。我想,最好的告别便是相信一切皆是未完待续。沈从文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而我,只在这一刻懂得:我路过许多高楼大厦,却只将那份闲适安宁留存给了青石板与荷香之间的湘西。

车窗外,山影倒退,水声渐远,湘西像一场洗刷过的旧梦。我轻轻合上双眼,只愿这场梦再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