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无限之蓝

作者:邹思逸 编辑:延语芊 发布日期: 2025-08-20

暑假伊始,怀揣着激动与期许之情,我开启了自己大学生涯第一个支教之旅,那是一段小有忙碌却又澈净非凡的充实岁月。

犹记得启程那日,炫目的阳光把车窗晒到滚烫,告别大部队后又驱车半小时,终于到达队长口中“更为偏僻”的我们小队的点位。不同于城市,这里宁静又充盈生机,时不时跑出的跃动的小土狗,微卷的毛发盛放着夕阳的橘色暖光,清澈的天空超脱于几十公里外武汉中心的厚重雾霾,电线杆上的麻雀所咏唱的夏天,正流淌在蔚蓝的天幕上。仰望着繁星闪烁的夜空时,我们未曾料到,即将迎来的是怎样的挑战。

支教第一周,可谓是问题连连。即使在出发前已做好各种准备,并自认在心里已经做好觉悟,却还是在面对突发问题时,难掩慌乱与失望。授课对象由原定的小学高年级层学生变为现实中年龄跨度7岁的孩子们,紧急修改课程内容却也无法满足多方需要,家长私信中直言不讳的“孩子听不懂,之后不来了”为我们泼上“职业生涯”第一头冷水;新来的孩子不明时间安排,上完第一节课就直接离了校,例会上全员被批“严重失职”,一声声重叹下是我们回想起孩子独自回家身影时的心有余悸;面对每日浩如烟海的图文材料,收集、整合、出稿、修改、投稿,三人轮班的新闻宣传工作几乎把我和电脑键盘紧紧绑定;上一秒嬉笑打闹,下一秒怒目相对,再一秒便泪眼花花,孩子们之间层出不穷的矛盾冲突也让我们挠破了头。

作为学期末才刚刚被分流到师范班的新晋师范生,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要说我心中没有任何落差与酸楚是不可能的,连连受挫,团队的士气也有所下滑。可当第一周结束,大家暂喘一口气休息时,手机上收到班主任老师小作文式的心里话,鼓励大家团结一心;看到点位负责人发来的问候“这周感觉怎么样?”;接到大部队邀请我们周末团建的消息时,我们似乎体会到背靠背坚持的温暖。

大小会议交织,集思广益完善班级制度,畅所欲言提出磨课意见、交换对学生的看法,不同工种的我们,为解决问题各自贡献着力量。第二周的工作,在吸收尽第一周的经验教训后顺利开展。抛出问题后簇拥在一只只高举的手臂中,不知选择哪个孩子来回答的“甜蜜烦恼”,代替了最初磨合时的尴尬;布置手工、绘画任务后,收到的极富创造力与生命力的作品,消解了起初怕学生不配合的心焦。一张张字迹稚嫩的小纸条,传达着孩子们对老师的好奇与期许,一颗颗晶莹圆润的果子,亦饱含着孩子们对我们的爱意。

从蜷缩在角落不愿参与任何活动,到课间围着老师问:“你的课在什么时候上呀?”,小女孩好像怯生生的小鹿终于探出好奇的脑袋,莹亮的圆眼闪闪发光;从因不满出言顶撞老师,拼命跺着的脚似乎在宣告自己的“桀骜”,到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改正作风,下课与老师一同下棋、掰手腕,有个性的大男孩发现自己也可以其乐融融地享受集体的乐趣,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令我们如获至宝、欣喜异常。

我总在思考,这短暂的三周时光,给我和孩子们带来了什么。凝眸眼前,童颜青稚真诚,回望身后,三周凝练的队友情深厚动人。临走时,孩子们“会到华师来找老师们”的约定,与在我这个教唱老师耳中最整齐动听的一遍《我会等》,是他们赠与我最好的礼物。在这个没有“滴滴”、没有外卖,几乎未被现代商业气息浸染的小镇里,他们的双眼明亮纯粹,他们的世界澈净明通,无论何时仰望天空,总是一览无余的蓝,延展到很远的远方。我羡慕这样的成长家园,却又不得不在眷恋中回到属于我的车水马龙的奋斗天地。“我会等枯树生出芽,开出新的花......”支教告一段落,我的未来却仍将沿这天空,向着无限之蓝,握紧手中的美好而坚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