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童世界里,找回时间的密度

作者:刘翠蝶 编辑:延语芊 发布日期: 2025-08-17

暑期托管班的空调送来阵阵冷气,把七月的热浪隔绝在外。孩子们伏在案前,没了最开始的吵闹,忽地一刻,竟感觉只有毛笔尖掠过宣纸的沙沙声。我立在教室后方,觉得时间好似在这一刻变得稠密——就像笔尖的墨汁,浓得化不开。

还没从学校紧凑的期末考缓过神来,大二下的暑假就这样开始了。报名参与了社区的社会实践后,我原本以为也是要面对为期一周的、忙碌的托管班经历。最开始和这群小孩的相遇不算愉快,吵闹、爱哭、坐不住……倒也是符合我的心理预期,于是便本着“快速完成任务”的心态开始了前几天的课程,但随着托管班的日程逐渐走向尾声,我慢慢的反应过来: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时间的密度是如此的不一样。

大学里的时间总是稀薄的。上课、刷题、社团活动,所有日程被切割成整齐的方格子,每个格子都标着倒计时。我们像急着赶路的旅人,甚至来不及看清沿途的风景。

直到走进这间洒满阳光的教室,直到这节书法课,我才恍然惊觉——原来时间的密度可以很小,小到一笔一画就足够填充。坐在第一排总是爱玩闹的小男孩拿着毛笔,略显笨拙地蘸着墨水;那个扎辫子的小姑娘,写横折钩时总要屏住呼吸,墨汁在宣纸上晕开一团,她也不急,歪着头盯一会儿,又郑重其事地落下第二笔。日光逐渐倾斜,钟表指针慢慢绕着圈,忽然懂得了时间是相对的意义。

后来批改作业时发现,每个孩子的字里都藏着秘密。有的撇捺像鸟,有的竖钩如竹,铅笔印擦改的痕迹叠了一层又一层。我不禁想象他们书写时认真板着脸,或许皱着眉,一笔一画写下每一个字。他们对待每个方块字的郑重,是选择把时间全部倾注。时间的密度被压得很小,不再有分钟、小时的概念,而是一个方块字、一行方块字、一篇方块字的度量。

时间的密度也可以很大,这群孩子好像永远可以叽叽喳喳地吵闹、永远充满能量、永远对新鲜事物保持热爱。一节体育课的时间也可以塞得满满当当,有人在室外跳长绳、接力跑,有人在室内下五子棋,跑完接力跑的回来下五子棋,下五子棋的又蹦蹦跳跳地去跳长绳。下五子棋的男孩连输三局后,鼓着腮帮子不肯抬头。我蹲下来与他平视,刚要开口安慰,却见他突然眼睛一亮:“老师!刚才这步要是下这里...”,他急急地比划着,嘴角却早已经扬起胜利的弧度。也许在他们心里,对待输和赢都“来得急也散得快”,就像时间不会永久地暂停在输赢的那一刻。

体育课下课集合时,总有几个贪玩的孩子赖在外面的双杠上。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长到几乎要触及我记忆里某个遥远的夏天——那时我也这般顶着烈阳呆在室外,总想着时间过得好慢,看天上流云飘过,以为这一刻便是永恒。

如今站在时光这岸回望,才懂所谓永恒,不过是无数个当下叠成的永恒。就像笔尖吸饱的墨汁,滴落时在宣纸上绽开;像奔跑时,滴落的汗水打湿了翻飞的衣摆……

这个夏天,我短暂地和这群小孩们儿相处了一周,他们也教会了我如何重新丈量时间。当大学生活变成高速旋转的陀螺,他们却让我看见:真正丰盈的时刻,从来不需要追赶。就像春日的新芽不急着变作浓荫,就像河水的流淌从不需要赶赴海洋。

夏日终将逝去,但那些被重新赋形的时光颗粒,已悄悄沉淀在记忆深处。某年某日当我再度被紧凑的时间困住时,或许会忽然听见——

风中传来跳长绳数着的节奏,混着某个孩子清亮的声音:“老师拜拜,明天见!”。是的,还会有崭新的明天。

上一篇: 向着无限之蓝
下一篇: 流光里的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