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半程札记:在磨砺中破茧

作者:罗嘉祺 编辑:曹葳 发布日期: 2025-04-29

大学第一学年悄然已过大半,忽然回望走过的路早已布满成长的脚印,我恍然,从前的每一步都镌刻着独特的感悟。

乒乓传:从畏难害怕到勇敢逆转

球馆内,乒乓球在球桌上来回弹跳,发出清脆的声音,勾勒着我起伏不定的心情。

上学期的乒乓球课曾是我的噩梦。最初,我抱着尝试的心态想多学一门技能,可无论老师怎么演示,我怎么模仿练习,我都掌握不好接球和发球的方法,在老师“笑而不语”的凝视下,我只剩尴尬惭愧和慌乱无章,也不出所料的在最后的结课考核上惨遭打击。

到了这学期,不甘放弃的心理驱使着我迎面恐惧,而我也选择遵从心声,再次选择了乒乓球课。不过,我不再像最初那般畏惧发球、频繁捡球,而是从每次失误中真正吸取到教训,也在搭子的不断鼓励和稳当技术托底下能有来有回地连续对打。努力的汗水堆积成最终的进步,现在,我也能够较为自如地在乒乓球桌前自信挥拍,而那每一个成功推回的球,都像是对过去那个无地自容的自己的告别。

这或许只是我人生中无数次“告别”中的一次,却令我记忆深刻。就连我在真正实施前,也不停地叩问自己:“连跪”了一学期后的我还敢继续面对这门课吗?但幸而,大学为我提供了试错的平台,在这里,最遗憾的不是技术不精,而是轻易放弃。

工作录:从拖延挣扎到有序应对

如果说乒乓球课磨砺身体,那各类课程任务则是考验精神。数不清的读书报告、课程论文、拍摄展示如同浪潮一般奔涌而来,我无从下手、欲哭无泪,于是干脆推掉所有任务能拖一天是一天,直到任务将要截止了才幡然醒悟。久而久之,我也在新旧任务的堆积中陷入了事事干不完的恶性循环。

意识到自己的拖延症,这学期我有意识地依据轻重缓急对大小任务排序,每天挤出时间给自己设定进度条,“强迫”自己先将注意力集中在任务身上,一步一脚印地落实完毕,再进行适度地娱乐放松。

虽然在具体执行时,还是会有小插曲打乱原定的计划,可那种自主规划带来的掌控感和满足感无疑为我的拖延症状“破局”。逐渐地,我也能够有序应对纷繁复杂的各种任务。

破i记:从躲避一角到讲台面前

与中学不同,大学课堂渐渐将中心转移至学生们身上,但对于我这样的i人来说,每一次的课堂分享都宛若一场“酷刑”。其中,最锻炼人的莫过于课堂演讲。

上学期小组合作时,我尚能躲在团队的羽翼下,可这学期,老师选择以个人展示为考核方式,一下子,视线的“聚光灯”就将直直地打在自己身上。我害怕卡住、害怕说错、害怕讲得不够好,却毫无退路,那些可能酝酿好的内容在嘴边反复徘徊,但始终没有吐出的勇气。

胆怯让我一拖再拖,直拖到最后一轮,我总算鼓起勇气,放下过去那个缩在角落里的自己,带着我前夜备好的手绘走上讲台。迎着老师和同学们投来的或关切或鼓励的眼神,磕绊许久的我还是硬着头皮继续说了下去,边展示着我的手绘,边和大家分享我对武汉的记忆,对艺术的思考。慢慢地,许多话就这么自然而然地倾露了出来。结束的那一刻,台下掌声轰然响起,如同雨后暖阳,驱散了我内心长久以来的阴霾。那是一种说不上来的如释重负,我恍然发觉,上台发言好像也不是一件“要命”的事情,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也没有那么“羞于启齿”。

站在大一半程的节点上回望,我发现自己正一点点向那个遇事退缩、满心焦虑的懵懂“小孩”做出告别。未来的路还很长,或许还会有更多的风雨等着我,但经历这近一年来的考验,我将不再畏惧和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