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序章

作者:罗嘉祺 编辑:曹葳 发布日期: 2025-03-23

“这个学期我依旧点三次名,但这段我允许你们请假。”新闻史课上,老师突然对请假的“零容忍”转变了态度,在我们疑惑的目光下,他接着说道:“允许一次事假,甚至大家心情不好了想请假出去,找找春天、散散心也可以。”

老师的话音落下,我才恍然间发觉春日的到来。或许因着暖冬的缘故今年的春到得格外早,朋友圈里也增了不少活跃蓬勃的色彩,像一场无声又浩大的苏醒仪式。我翻着这留在网络中的春日。一条“我们就这样在晚上发疯集了一大帮朋友骑车拍照”记录了一个女孩骑着车迎着风,一个接一个拉人的青春风景。我那室友也在朋友圈里分享周五下课后的日常:“上完课我将飞去上海迪士尼见我的公主们,我将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孩。”可爱清新的文字宣扬着她那一场说走就走的勇气和热情洋溢的心。夜晚,走入佑铭体育场,我看见那灯光下几位学姐围坐一圈拉开易拉罐碰杯、开怀大笑,也看见一旁唱歌跳舞的人们,用热情和身体感染整个春天。

生活中的春日更是随处可见,华师梅园便成为了这一见证者。学生们穿梭在那片“粉色云海”,在手机中留下是数不清的灿烂笑颜。一只雨中扑棱着飞向远方的灰雀也能引人遐思,朋友留下“近乎沉迷,近乎跳脱,直到它们飞得很高很远,高远地飘散在灰蓝的天穹里”的万千感慨……就是这样的春日里我们在不断感知存在与生命力的喃喃低语。

原来,春,不仅是自然的,更是人间的。

我时常想,在这个春日序章里,我们到底是怎样一种存在的状态呢?是恣意、明媚热烈?还是夹带着春日潮湿细雨的多愁善感?不管是哪一种我们都可以确定在眼前的这一刻我们是幸运的乃至幸福的。那是一种具象化的幸福,抛开所有苦闷不去想明天的烦恼。现在的年轻人们似乎都或多或少的有着双重焦虑。一是对未来的忧虑、迷茫乃至焦灼困顿,于是只能不停往上攀爬追赶害怕坠落;一是捉摸不透的没由来的紧绷,时时不敢松懈一停下就空虚的不安。于是,我们渴盼一个完美的“幸福公式”。

但在追寻远方的路途上,我愿意每天保留一段独属于自己的时间,在驻足观赏途中风景时定格那一瞬的美好。我的一位“卷王”朋友,每天不停歇地学习想稳住一直较高的学分绩,还给自己报名了各种各样的比赛。我问她,你不累吗?为什么不休息一下?她回复,她不敢停下,也是近来才转变心态,选择顺心而行,既要好好休息,也要全力以赴。所以在生日时,她也搁置了平日的繁忙事务,和朋友们一起出去玩耍,在洁白温馨的白玉兰下打扮得像个小公主一样。第二日,她又像往常一般投入学习的海洋,可在我看来,这次她的脚步明显轻盈了许多。

里尔克在《给青年诗人的信》中写道:“未来站在我们面前静止如雕塑,而我们才是不断流动的生命。”或许真正的幸福公式,不在于把远方与眼前割裂成数学公式里的分子分母,也不在于承诺担保得出“最优解”,而是要让每个当下都饱含温度。

就像此刻,我合上笔记本,闭着眼倾听着《千与千寻》的旋律,而三月的春风里,悬铃木的种子正在完成一场盛大的迁徙,我们的生命也可以是一万次的春和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