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更高年级之后,我发现身边同学表现出日益严重的焦虑与迷茫,而我也常常陷入生活的无意义感之中,总是被负面情绪困住。面对心理困境时,我们可以如何纾解自己的烦恼呢?也许,自我开导、扪心自问——这样的内省是个好方法。但同时,外界的治愈力量也不容忽视。
曾有人说“冷暖自知,悲喜自渡”,但我想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类,总免不了与各种各样的人事景物相遇,我们在与他们的互动交往中聆听、观察与思考。若我们将与他人交往中获得的成长感悟传递给处于同样困境的人,其中缓缓流淌的温柔与哲思便将彼此联结。遇见亦是“愈”见。
人生中能遇到良师益友是一件何其幸运的事情。记得高中时期我最喜欢的数学老师自考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我每次找她交流都能被她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所感染,而她耐心细致的开导又让我对生活有了更丰富的感悟。那目光悠远又温柔,透过她的凝视,我看到了恒久岁月赠予人的礼物——那是人生阅历积淀出的温柔。我曾在教师节祝福贺卡上称她为“落在我生命中的一束光”,而她也回赠一张贺卡告诉我“愿你也能成为别人的光”。这句话时常在我脑海中回响。
被动的“愈”见令人惊喜,主动的遇见更是具有强大的治愈引导力量。我的一个朋友很喜欢研究心理学,也乐于用心理知识开导别人。当我因人际关系产生困扰时,她告诉我不妨试试“等距交”;当我因不自觉地和优秀的人比较而感到自卑时,她告诉我“情绪ABC理论”,教我如何转变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视角去认知落差感。朋友的这些心理知识的科普不仅让我疲惫怠惰的心灵重新活起来,也成为我帮助开导其他人的有力支撑。当舍友感谢我能陪伴她度过那些黯淡烦闷的时光,甚至戏称我为她的“心灵导师”时,我内心的感动超过了欢欣。我感动于倾听和陪伴的力量,也感动于自己从别人那里汲取光芒的同时,也能散发出微光。
除了与人交流,自然界的万物也会给予我们心灵启迪。毛姆说:“一个人能观察落叶、鲜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遇见,如一次郊游、一片景色、一句歌词……它们都可能具有意想不到的作用,把我们从心灵的漩涡中拉出来。“心灵导师”不是一种门槛很高的身份,它是一切能给予我们生活感悟的人事总和。
“某某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这句话中或许有夸大的成分,但是每一次敞开心扉的交谈、每一处触及心灵的景物和每一份恰到好处的安慰,都有可能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想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