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满满”“非常接地气”“老师特别好”“对调节自己心理状态帮助很大”……在慕课平台上,学生们纷纷在《心理学:我知无不言,它妙不可言》的课程下留言。这门既有专业性又不失温度的通识核心课,不仅在线上出圈,惠及200多万名学生,在线下更是以“难抢”出名,抢课学生中还有慕名而来的大四学生,“一定要上一次田老师的课再毕业”。这门好评如潮的热门通识核心课,就是心理学院田媛团队所开设的《心理学:我知无不言,它妙不可言》。
《心理学:我知无不言,它妙不可言》以师范生必修的《心理学基础》为蓝本,面向其他专业的非师范学生,普及心理学知识,带领更多心理学爱好者走进心理学这门学科,从而系统地了解心理学。
有干货,入门心理品人生
从心理学的概况与生理基础开始,这门课带领大家逐渐探索心理学的原貌,认识心理学的本质。课程内容涵盖了动机、学习、认知、情绪、意识、智力与人格等七个方面的心理学知识,旨在科普心理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寻找“我是谁”“我在哪”和“我要干什么”三大人生问题的答案。课程中还设置有许多名家心理学实验,如双生子实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实验、视崖实验……这些实验用科学原理解释心理学现象,拉近了抽象的原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更好理解心理学的原理。
“天气会影响情绪吗?”“智力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同学们联系实际,将心理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关联,做出合理假设,在老师的带领下迈入科学实验的大门,体会心理实验的特有魅力。网络上的影视与文字资料也是同学们增进心理学研究了解的途径,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心理学研究的奥妙。
夯实了基础知识,课程还为对深入了解心理学感兴趣的同学们准备了进阶内容。情绪热量图、前沿期刊分享……跟随老师们的步伐,心理学“科学的一面”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借助老师们提供的前沿知识,同学们将心理学与本专业研究结合,在跨专业知识的传递中感受学科知识的碰撞。
融技术,多彩科普现代化
科技与课堂融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与创造性的课堂。《心理学:它妙不可言,我知无不言》拥有自己独特的“黑科技”。“微助教”系统便是由田媛团队在这堂课中设计出来的。“微助教”运用算法与技术,帮助老师更好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学生的课堂反馈也可以通过“微助教”更加直观地呈现在老师眼前。田媛团队设计之初,只是希望更好地把握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学情,而在不断研发过程之后,如今的“微助教”已遍布华师各个课堂,为更多华师教师与学子提供服务。
自从2017年在慕课平台上建课,《心理学:它妙不可言,我知无不言》已纳学生百万,各地开花。在科技的加持下,不仅线下的同学可以看到线上的补充资料,线上的同学也能看到线下课堂的实况。老师们会根据教学计划,录制线下课堂中的课堂活动,让线上的学生们也能感受到线下课堂的氛围,体验到线下活动的多彩,真正做到共享教育资源,促进心理学更为广泛地普及。
接地气,结合专业触心灵
这堂课不仅充满干货,有深度,还“接地气”。
课程内容接地气,心理知识进生活。在专业知识的“地基”上,娱乐八卦、鬼畜动漫和社会新闻装饰着课程的“楼房”。同学们在动漫电影《头脑特工队》中认识“喜”“怒”“哀”“惧”“厌”五种情绪、在“键盘侠”相关的社会新闻中领会控制情绪的重要性、利用心理学知识解释“人云亦云”的情况。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学生不仅在课堂中学习心理学,更在社会生活中感受心理学。
在这个灵活的课堂上,老师们也为同学们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将每章的知识讲授任务发放到每个小组,小组同学根据自己的爱好编排讲授方式与顺序。同学们将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与自身的兴趣爱好相联系,或细心编排情景剧表演,或带来轻松搞笑的相声串烧,使这门有关生活的科学真正融入生活,融入学生的心中。
讨论活动触心灵,让心理暖在课堂。在《心理学:它妙不可言,我知无不言》课堂中,每章的学习都有让学生敞开心扉的讨论机会。学生围绕该章的主题,畅所欲言:专业学习、升学压力、求职困扰、恋爱烦恼……大家围坐在一起,纷纷吐出闷在心中的“苦水”,分享恋爱时期的烦恼,诉说宿舍矛盾,倾诉自己与家人之间的互不理解……在讨论过程中,课堂是一个安全私密的“树洞”,大家自觉遵循保密原则,体贴地为他人遮住伤疤,走出教室便对讨论内容闭口不言。
在这个温暖的氛围中,这个心灵之间相互的触碰也治愈了很多同学。曾一度因学业压力而产生抑郁心理的同学向老师反馈,“通过课堂的谈心,感到自己被治愈了。”课堂上的温暖氛围,接地气的知识运用,让这门课程触探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抚慰学生的心理伤痛。
现代化,有干货,接地气,《心理学:它妙不可言,我知无不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面向全国大学生科普心理知识,不仅是为让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同学入门,更是一种对学生未来的“投资”。
一位上过课的学生在多年之后再次联系到田媛,她说:“求职时运用了您分享的搭配和调整情绪的技巧,面试果然顺利通过。”田媛听到消息后感慨道:“服装的颜色并非决定性因素,但这位同学的反馈让我感到,这门课程的教学不仅是入门的带领,还是一个未来的投资。它对学生们的影响要远大于‘科普’的基本目标,而达到了‘帮助学生成长发展’的更高一级的目标。未来,我们也将会继续完善课程,帮助更多的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本科生;文学院2022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