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经管“一典作坊”创业团队:一方红糖承载的理想

作者:杨茜茜 和丽娟 编辑:见习编辑 发布日期: 2015-11-08

华大在线讯(记者 杨茜茜 见习记者 和丽娟)如今,大学生创业屡见不鲜,但多选择走服务类路线。我校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一典作坊”创业团队则选择了农业创业路线,开始他们的“红糖创业路”。今年9月,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大三的陈田甜、蒋佳利、胡锦武、覃秦四人创立“一典作坊”红糖品牌。华大在线就他们的创业之路与之进行对话。

华大在线:怎么会想到走农业创业道路,并最终选择了红糖呢?

覃秦:我从三岁开始学美术,教我的老师特别强调关注自然、关注生命,也许这就是我执着于天然的原因吧。我小时候身体不好,家里常煮红糖炖品给我补身,那时一直很依赖超市里卖的太古、益母等红糖。有一次,我意外发现几乎所有包装上写的都不是“红糖”而是“赤砂糖”,而“赤砂糖”其实是工业化生产白糖的附属产品。我由此萌生“寻找真红糖”的念头。

(真红糖?怎么找到的?)

覃秦:我下过村镇,去过山沟小作坊。有些地方偏僻得连车都开不进去,鞋子踩进泥里很难拔出来。我几乎试遍了广西所有的土红糖,甚至把淘宝上的土红糖全都买来试过。就在上一个暑假,终于在找到了我心中蔗香扑鼻、甘甜有度的好红糖。然后我跑到生产红糖的村子里实地考察、谈判沟通,最终选定一家作为我的红糖供货商。

华大在线:这个四人的团队是如何组建起来的呢?

陈田甜:其实一开始,这个项目是覃秦一个人的,我们只是帮忙。

覃秦:一开始我的确没打算作为团队创业来考虑,本只打算先卖50包试试,没想到发出消息不到一小时就遭抢光。各种咨询、预定更是潮水般涌来,加上还要顾及发货、调查和收集反馈等工作,我真是有些力不从心。

我和他们三个一起组团参加过“康腾杯案例分析大赛”,有过团队合作的经历。他们也在这时向我伸出援手,效率立刻“飞升”起来。想到当初比赛时我们四个人的“属性”互补,为什么不把各自的优势拿出来做一个完备的团队呢?于是我在9月21日向他们提出了合伙的想法,马上得到了三人积极回应。

从此,我们就为开业事宜忙碌起来:胡锦武列出开业所需经费明细,制定详细财务计划;覃秦和供应商洽谈各类产品的价格,制定开业初期的市场营销策划;陈田甜负责设计LOGO和淘宝店铺装修;蒋佳利则是为产品拍照,搜集整理关于红糖的一切资料。四人奋战四天四夜,“一典作坊”品牌终于在9月25日如期上线。

华大在线:为什么给品牌取名叫“一典”?这名字很有古风。

覃秦:我们觉得既然是古法做的东西,品牌名也要有古风古韵才好。查资料的过程中看到一个叫“一锭银”的,然后想到“一锭饴”,“饴”就是糖。再仔细想觉得“锭”是古代银钱的计量单位,配上“饴”很奇怪。我反复默念这个名字,同时脑海里飞过无数同音字、谐音字等。念着念着,突然觉得不如就叫“一典”吧!我初中就非常喜欢道教,道教里“一”就是初,就是纯,就是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典”的解释就更多啦,典雅,经典,典藏……

华大在线:在创业途中肯定有不少困难吧?

覃秦:是的。首先是生产方面的困难。甘蔗的收割和榨糖是季节性的,而且我们不仅要找到优质的蔗园、懂熬制技术的老师傅和卫生的环境,还要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和开发新产品,这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

然后是团队的定位和运作。虽然我们的团队分工和个人特长都很明确,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除我以外,团队其他成员以前都没接触过市场,很多东西都需要我先“领进门”再自主探索钻研。

其实最令我们无奈的是周围人对“农业创业”的态度。

华大在线:周围人的态度不好吗?

蒋佳利:说实话,很难说是友好的。我最开始天天发动态、发推送,基本没人理我。大概是觉得我的号被盗了吧。覃秦还经常被人叫做“那个卖红糖的”,伴随着周边刺耳的笑声,让我们十分难受。

胡锦武:还有搭便车,很多人都让我直接寄给他们,意思就是我自掏腰包,送他们。

华大在线:你们有规划过未来吗?

一典作坊:关于未来,有不少顾客给我们提过建议,比如一同售卖可以配搭红糖的食材或者是尽快推出包邮的长期活动等。这些建议我们都在一一参考和实践当中。近期我们也着手在拓宽红糖业务,比如和私人烘焙老师合作制作红糖曲奇,甚至尝试用红糖做护肤品等等。

说到更远的未来,其实我们有小小的野心,就是开一家“体验店”。这家店是全方位的、以传播“天然、安心、真诚”为核心任务的,里面售卖由天然材质制作的器物、衣着等用物。当然,货源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多样性是很大的挑战。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也应该有自己的担当。对我们来说,这担当就是“三心”:良心,安心,暖心。如果通过这小小一方糖,人们都能感觉到安心、纯美、幸福,那我们做的一切就都值得了。其他的,交给时间吧。

(见习编辑 廖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