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工宝:教学用心 只求无愧于心

作者:曾师斯 王子宇 易仲芳 编辑:值班编辑 发布日期: 2013-10-06

每一个去过李工宝办公室的人都会发现他的书桌上总放着厚厚的一摞备课本,从旧到新,本子上标上具体年月,那是他每年都在更新的备课笔记。他认为“不误人子弟”是对一名教师的最基本要求,而他用踏实负责到极致的态度向大家展示了一个师德尽显、爱生如子的教师风采。他对一个合格老师的定义是,为学生树立一个真正钻研学术的榜样。

好为人师:“不误人子弟而已”

“教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每门课最少要准备一年。”他带本科生课程《实变函数》多年,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套路早已娴熟的他仍然坚持着更新自己的备课笔记。在他看来,教材中的任何一个疑点都不能放过,进而通过自己的引导给学生们讲出教材中没有的内容。

尽管有着提前准备完善的详细备课内容,李工宝一直有个不变的习惯:不管自己多忙,每次给学生上课一定会提前一两小时自己温习授课内容,就算这些内容于他而言,早已烂熟于心。

每一门他讲授的课程,他都会细致地分析课本内容,完善改进书上的证明方法,不放过每一个需要论证的细节。对教材中的难点了如指掌,他会亲自一一解出教材中的习题供学生参考。“不能误人子弟,”他珍视自己每一次给学生讲课的机会,希望能给学生的课程学习带来实质的影响,而不是按照以往的经历照本宣科式的教学。

不同于一般的大学老师,因为个人习惯和学科特点,他上课从来不用PPT。每一节必定是自己亲自用粉笔演版,一面黑板一面黑板一步一步认真的演算,“这样学生才跟得上老师的思路,也利于学生理解。”

多年重复的教学经历并没有使李工宝感到厌倦,“对教学是真正的热情,多少年都如此,”他自然地说着。 “每次都会有新的体会,冒出新的思想火花。”这也使他的课堂内容不局限于课本内容和常规思路。

提携后人:“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

李工宝潜心学术,多次获得学术科研成果和各种荣誉。然而,在他看来,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作为一个老师,分享自己教学心得和成功的经验才是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这些荣誉都不是很重要的东西。”

他爱才惜才,只要是好学生,他都不遗余力地给予推荐。本科生张国数学专业成绩优异,但考研时却由于英语发挥不佳以一分之差无缘复试。他了解到情况后,亲自考核张国的专业能力并决定破格录取他为自己的研究生。在他悉心栽培下,张国的成绩名列前茅,随后他又推荐张国到芬兰Jyvaskyla大学读博,目前已被华师以优秀人才破格作为副教授引进。

“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就该怎么对待学生,”他常常这么说。在他看来,作为学生的引路人,需要给学生们掌好舵,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助力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他的硕士生小向本可免试继续跟随他读博,但李工宝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最终推荐他到芬兰深造。

德艺双馨:开过钢琴独奏会的数学家

在日常与学生的交往中,李工宝直爽的性格无形中自然拉近师生的距离,“眼前这位教授尽管有很精彩的科研成就,但他跟学生很亲近,交谈后会发现他其实是个很有趣的老师,”数学与统计学院本科生王欢这样说道自己对李工宝的印象。

除了严谨的教学和科研,李工宝是个十足的古典音乐爱好者。对音乐的喜爱开始于青年时代,出生于数学世家的李工宝,父亲是我国数学界第一代院士,任武汉大学数学系教授。所以他从小便在校园里长大,家中学术氛围浓厚。“父亲教会我最重要的东西便是自学为主”,他从小就崇尚自学成才,中学正赶上文革时期,他自学音乐,曾是专业手风琴手。

他早年在瑞典皇家科学院Mittag-Leffler数学研究所访问时曾经举办过非正式的个人钢琴独奏会,令各国数学家刮目相看。“我可能是国内同一辈数学学者中为数不多的钢琴演奏者之一”李工宝每天都尽量抽时间出来练一会钢琴,常常在与人聊天时,手指放在腿上敲动着。

2012年李工宝参加了“三高爱乐之友交响乐团”,多次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等地进行演出。目前他已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吸收为会员,这在全国非音乐专业从业人员尤其是科学家中尚不多见。

去年作为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的他被“华师好声音”主办方邀请作为评委。“可能是学生们知道我会钢琴吧,”谈到主办方邀请他当评委的原因时说。

今年教师节,省委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庆祝第29个教师节。李工宝教授荣获2013年“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荣誉称号,并被授予“湖北五一劳动奖章”。

(编辑:程秀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