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大学的日子仿佛被按了快进键,专业课的晦涩、社团招新的拥挤、与室友作息的磨合,所有细碎的不确定揉在一起,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我困在焦虑的漩涡里打转。深夜,当我对着未完成的作业怔怔出神时,连呼吸都带着仓促的慌乱,仿佛稍一停歇,就会被这股洪流远远抛下。
一次偶然,在社团招新不起眼的角落,一幅衍纸作品猝不及防地撞入我的眼帘——细碎的纸条蜷成层层叠叠的花瓣,浅蓝与米白交织出静谧的铃兰,栩栩如生,精致动人。我被这静谧的美丽深深吸引,抱着“打发时间”的念头,我报名了衍纸兴趣课。
当毫无经验的我第一次坐在摆满彩纸与工具的桌前时,连裁纸的手都在微微颤抖。“先从基础的紧卷开始,力道要匀,速度要慢。”指导学姐像是看出了我的紧张,轻柔地鼓励着我。我尝试着捏起一根浅粉色纸条,将一端固定在笔尖慢慢转动,可手指总不听使唤,反复试了五次,作废的纸卷在桌角堆成小山,熟悉的烦躁感再次涌上心头。“别急,慢慢卷,感受纸条的特点,找到技巧。”她递来一张新的纸条。我深吸一口气,将注意力从“赶快做好”的执念中抽离,全然专注于指尖的触感——彩纸的粗糙纹理、笔尖的微凉、转动时细微的沙沙声。这一次,纸条缓缓缠绕,形成一个圆润紧实的纸卷,当我松开手时,它稳稳地保持着形状,宛如一颗刚刚诞生的粉色星辰。
那个平凡的下午,我竟在桌前静坐了两个小时。裁纸、卷纸、塑形、粘贴,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全神贯注。起初总想着快点完成,可一旦急功近利,纸卷便容易变形。渐渐地,我学会了放慢节奏,出错时不再烦躁,而是轻轻拆开,重新开始,看着作废的纸卷在手中重新焕发新生,我的心里竟生出一种奇妙的笃定。
当第一幅完整的作品——一副“志愿军身向太阳”的衍纸作品被摆在桌上时,窗外的天色已悄然转暗。我端详着那些错落的纸卷,忽然意识到,这一整个下午,我竟完全忘记了那些令我坐立难安的事。原来,当注意力全部沉入指尖的动作,那些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慌乱,便悄悄沉淀了下去。
此后,衍纸渐渐成为了我放松身心的港湾。课后烦躁时,我会坐在书桌前裁纸卷纸;考试周压力大时,我就挑选一种柔和的米色,一点点拼贴成简单的图案。
指尖在彩纸与胶水间游走,时间仿佛被拉得很长,那些紧绷的神经,随着纸卷的转动慢慢舒展。在触摸衍纸的时光里,我渐渐发现,它教会我的,远不止是一门手艺。它让我懂得——就像卷纸卷不能急于求成,人生也没有所谓的快进键。专业课听不懂的难点,如同最初卷不好纸卷,需要慢慢啃、反复练,总会找到合适的节奏;人际交往中的摩擦,恰似调整纸卷的角度,多一点耐心,就能找到彼此舒适的距离。那些曾经让我迷茫的不确定,在一次次专注的创作中,化作了可以慢慢打磨的原材料。
如今我的书桌一角,摆着好几幅衍纸作品:有初学时略显笨拙的玫瑰,也有熟练后后精心拼贴的星空,每一幅都记录着一段与自己对话的时光,每一幅都值得我珍藏。这趟衍纸之旅,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风景,却让我在细碎的纸卷与缓慢的节奏里,学会了与焦虑和解,懂得了自适的真谛——不强行追赶他人的脚步,而是像对待手中的衍纸那样,沉下心来,一步一步,把当下的每一刻,都过得扎实而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