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吒2》的荧幕光影中,申公豹独战三龙王的壮举,让那柄斩破成见的利刃时隔五年依然寒光凛冽。细细想来我们又何尝不是常常站在自己垒砌的认知高墙上,用偏见丈量着世界的深浅?那些脱口而出的“00后整顿职场”等等标签化网络用语,何尝不是现代版的“乾坤圈”,既困住了他人,也锁死了自己的认知疆域?
社交平台上,认知战争每天都在上演。有人为外卖骑手考研成功的新闻热泪盈眶,转身就斥责穿亚文化服装的女生“不正经”;有人在弹幕里为申公豹的逆袭刷屏欢呼,却转头就把农村亲戚的乡土习俗定义为“没见过世面”。这种认知撕裂如同现代版的“龙门阵”,我们在不同场景切换着评判标准,却始终未曾直面自己心中的那堵成见的砖墙。
苏格拉底式的叩问在短视频时代愈发珍贵,“你以为自己看见的,真的是全部真相吗?”当算法编织的茧房取代了中世纪的地心说,我们在信息的温柔乡中沉溺得更深。我们嘲笑中世纪“地心说”的愚昧,深不知自己也困在一个被算法和数据细心包裹的匣子中,将刻板印象当作真理的拼图。宛如量子叠加态中的粒子,每个灵魂都拥有无数种可能性,直到观测者的成见使其坍缩为单一形象。然而,世界是多元的,我们的存在亦是。摘掉成见的有色眼镜,穿着褪色工装、与菜贩细算葱价的老伯,可能是退休的航天工程师;分不清麦苗与韭菜的女士,或许是职场谈笑风生的精英人才。我们嘲笑前者“斤斤计较”,不见他心算轨道公式的智慧;我们嘲笑后者“五谷不分”,忽略她在谈判桌上的锋芒。每个灵魂都是多棱镜,心中那刻板的成见却固执地以偏概全,让某个切面遮盖一个人本该有的色彩。
历史长河里,总有一些破壁者在成见的裂缝中播撒真理的种子。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手持的不是法器,而是打破文化纯正性的实践;居里夫人在实验室里碾碎的不仅是化学元素,更是性别偏见的枷锁……现代神经科学发现,大脑处理陌生信息时会产生0.1秒的认知延迟——这或许就是破除偏见的关键窗口期。我们若能抓住这0.1秒,用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理解,或许就能在多元的世界中找到真实的自我,洞见更丰满的人间万象。
拆除成见的高墙需要愚公移山的勇气,但更需要大禹治水的智慧。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成见,面对拥有成见的自己,学会站在山的顶端去审视它,在这山上种满理解之花,让每一份成见都被“理解”充分地吸收、神偷,散发出漫天飘香。
当我们在茶香中与不同次元的自己对话,那些曾经坚不可摧的认知壁垒,终将化作通往星辰大海的阶梯。这或许就是文明最动人的“进化论”——在不断破壁中,见证人性的璀璨光芒。
让我们试着抓住那0.1秒的认知空白,越过成见的大山,用开放的心态接纳世界的多元,见得那人间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