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次选择,多一路收获

作者:白书文 编辑:李辉煌 发布日期: 2025-02-18

在线之路漫漫,青春绽放灿烂。在一次晚点名中,我了解到校园记者这个陌生的集体,怀着对宣传工作的热情和对校园媒体的好奇,选择了这条未知的道路,试图在校园里留下一点属于自己的声音。我坚信没有一次选择是无益的,每一次尝试都是收获,而在线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设想。

从面试到正式加入,忐忑和紧张贯穿其中。如今回首琢磨,丢失工作证这个问题其实有多种方法应对,但面对学姐时我却没有在第一时间给出详细的回答,显然是由于准备不足和应变速度慢。不论怎样,初入华大在线的这一场面试让我感受到了记者工作的严谨和背后蕴含的责任,让我对未知的明天肃然起敬。

培训可以说是大一第一学期最忙碌的时间,为了给整体培训让路,我退掉了一门周六的实践课。在确保数量的前提下,部门培训和整体培训的参与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新闻写作方面的实用技巧,让我们开始熟悉华大在线的工作,帮助我迈出了认识记者团的第一步。

稿件的写作是在线的基本工作和重中之重,而其中的基础就是每周的选题。第一次例会中,我看着部门同事走马灯一般讲述着精心准备的选题,心中不免溢出羡慕。虽然对特稿只有粗浅的了解,我还是尝试从一些生活的细节中挖掘特稿选题,但是毕竟作为新手经验匮乏,前几次的例会我提出的选题都胎死腹中,这让我有些失落。虽然学长合作写稿的建议确实行之有效,但能够独立提出选题仍是我长期的愿望。在继续寻找特稿选题的过程中,我开始更多留意校园生活和大学生集体,更多思考当下。在此之前我基本没有使用过小红书等软件,但在学长的推荐下我大量阅读小红书上的帖子、微信公众号和热点新闻,虽然没有从中提取出很多有效的选题,但开拓思路、锻炼思维的功效立竿见影。结合生活实际和情绪压力,我提出了体测月选题;结合自身需求和课堂见闻,我提出了辅修选题。我在一次次例会过选题的锻炼中,逐渐能够进行思路的创新并朝着更高要求努力,老师和学长的认可也能给予我们前进的动力。我希望自己能够在以后的尝试和交流中不断得到思维上的进步,提出更加成熟的选题。

在打磨选题之际,我也抓住练习稿件写作的宝贵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在屡次报特稿但被驳回之后,我开始转向,先尝试用感性比较强的悦生活来历练笔法、开拓思路。从最初语句的晦涩难懂到简明扼要、朴实生动,我在师傅的帮助下明白了稿件写作的关键在于可读性,要让博雅文心的浏览者能够一目了然,能够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修改了很多抽象表达,校正了语法错误,由此悦生活的水平有所提升,这也为我的特稿写作打好了基础。

宝剑锋从磨砺出,运动会比赛报道是我参加的第一次采写活动,是一次大练兵。虽然不了解工作机制,但是希望多尝试写稿的我在六个项目后填了自己的名字,这也就决定了我接下来忙碌的两天半工作。活动期间全程在场,跟师傅学着如何进行更高效的交流采访,鼓起勇气向冠军问出第一个问题,穿梭在东北角的学院驻扎地和西南角的在线工作地点以及各个比赛赛场,忙碌和劳累中也有充实。同时,我也在活动实施和稿件修改过程中认识了更多的学长学姐和伙伴,彼此之间逐渐产生默契和友谊。自此之后我真正感受到了在线作为一个集体所蕴含的力量,以及每一个个体各司其职、同心协力的状态。我不仅完成六篇稿件的多次修改,收获了更多的工作经验,而且从在线大家庭中找到了归属感和成就感。

在十二月的在线工作中,我获得了进一步的启示:当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力量时,集体的归属感就会无限迸发。这个月里,我尝试和一些同学一起报特稿选题,虽然屡战屡败,但是与他人的交流让我的想法经过筛选和优化,令人受益匪浅;合作跑活动在加深彼此认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协作能力。在年会节目的准备中,我们更是深入交流,审视彼此,每一个个体都在发光发热,奏出了和谐动听的“交响曲”。而每周二中午的相聚其实就像一次团建,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思路,不同的想法相互碰撞交织,思想得以在争鸣中成熟、绽放。

每一次端详工作证,内心都充满着忐忑和激动,前者是由于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撑起这份工作,后者则代表着半年工作的成就和身处集体的归属感。在线一路走来,我问心无愧,希望能够接续前行,不断提升自己的选题水平和写作能力,在成长中收获更多有价值的记忆,让在线工作点缀大学生活,让个体的努力和共同合作推动在线继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