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华大在线的初识,是一次奇妙的偶遇。
2024年暑假,那时候我尚未见到真正的华师,却意外点开了“记者团暑期夏令营”的招新推文,经过初筛、笔试和线上面试后,成为今年第一批进入华大在线的实习记者。看见录取名单公示时,我心里是道不尽的欢喜与激动——我真的马上就要踏上采编之路了!
与华大在线的相熟,充满着酸涩与甜蜜。
参加的第一场例会,和朋友窘态百出;第一次写党政新闻,不是录音不全就是没听全录音,稿子几乎被郝老师从里到外、从边到角全部修改了一遍;第一篇悦生活稿整整改了三遍才得以上网,后面一篇甚至反反复复改了五遍;第一次跑运动会的活动,一天之内要出好几份时效性强的活动稿,为了赶ddl键盘简直敲到飞起……
这么看,我与在线每一场故事的开始好像总是一团糟,其实不然。那天的例会我们晚到,郝老师并没有太过生气,只是留下两句简单的关心后就让我们落座;《桑榆担当 银发力量 学校召开2024年离退休工作大会》的批注版下发后,翠蝶学姐安慰我:“没事,到时候有什么批评我来担着”,郝老师在例会上也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并没有多加斥责;修改悦生活稿时,我的师父李辉煌学长十分认真且细致地在每一处不妥的地方添加批注,又十分耐心且仔细地回答我每一个不解的问题,并且对于我在写稿改稿过程中的疑虑给予了十分有建设性的建议:“有时候在表达上要更清楚一些”“这里再简洁一些会更好”。好事多磨,一份优质的稿子需要不断的打磨才能从璞玉变为美玉,因而才有了《爱在华师》《桂子山上,与星共眠》《在华大在线:第一次成为文字记者》三篇难忘的悦生活稿件;运动会跑活动的时候,学长姐们合理分配采编任务,同组人员相互关心协作:“这篇稿子我给你修改了一下,注意查收,希望你有新的启发!”“我知道你手上有好几份ddl,我替你补上了比赛成绩的公布名单!”我在锻炼自己写稿时效性的同时,也由衷地感受到了在线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与可爱,最后也顺利地完成了《学生组男子200米预决赛落幕 赖咏琛夺冠》等4篇运动会活动稿和1篇与官微合作的活动稿……每一次采编经历是全新的,充满挑战的,略带酸涩的,但当你写稿改稿时收到在线人的鼓励和帮助,每次敲定终稿,等待编辑上网,看见在线官网稿件下的作者署名,每次满怀经验、干劲十足地奔赴下一场采编经历时,你的心里头一定是和灌了蜜的一样甜。
与华大在线的相知,是一次迎面勇敢的拥抱。
第二次跑党政新闻,我吸取之前的经验和教训,尝试独立撰写新闻稿《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文化统战理论研究基地揭牌》,并将其交由俊晓学姐和郝老师进行审阅,稿件经过稍微的修改与整合后便上网发布;第二次跑校园活动,我和雨馨学姐分工合作,高效且迅速地完成了初稿《声绎经典 情颂真情 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举行》,并在曹葳学姐的建议下进行了较为顺利的二次修改;我尝试着去更大的地方看看——跟着郝老师去跑“林郑月娥女士到访华师”的党政活动;我尝试着去突破自我——两个小时的时间,将记录下来的年会活动巧妙地进行分类编排,最终呈现一份新颖独特的年会活动稿;我还积极参与在线部门的年会排练——那一周,每天晚上八点半准时在露天电影场/美院107相见,是与各位学长姐和新记者的认真讨论、开怀大笑、渐渐熟悉,也是真真正正融入在线这个大家庭的开始……
来到华大在线已经有小半年,虽然在写稿过程中我还存在着磕磕绊绊——写稿的第一件事就是翻开笔记以确认稿件格式要求,还存在着语病、标点符号用错等毛躁粗心的问题,但我认为,每一次新的尝试、新的出发是新的提升、新的蜕变,这些看似不起波澜的点滴采编日常,终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某一篇的稿子里熠熠生辉。
2024,在填写部门选择志愿时,我因一份“文字记者是聚灯者”的信仰而选择了华大在线,开启了我的文字记者之旅。
2025,希望我仍能秉持初心,用文字聚明灯,手捧炽热,书写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