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在乡间年味
作者:施丽英编辑:值班编辑
发布日期 2013-03-02 10:40:00


     “点旺火”是晋中人家特有的风俗。逢春节和元宵节,家家户户院落门前用大块泥煤垒成塔状,名曰旺火。里面放柴,外面贴上大红字条,上写“旺气冲天”等字。单等午夜十二点,将旺火点燃。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正如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

    初一祭天地,初二祭财神,初三初四拜姻亲,初五为开市之日,谓之“破五”。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算把年过完。

    城乡间兴起的社火节更烘托出浓浓年味。山西民间社火由来已久。社,即土地神;火为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由此民间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年年岁岁流传至今。榆次城每年正月十五的社火节就有各式各样的民俗形式: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挂花灯、背棍、敲锣打鼓等。

    仪式和风俗使过年的崇敬感油然而生,仿佛看到了年的原始意义。看似封建的年俗在闭塞的小村庄代代传续,随之而来的是年在人们心中不可撼动的庄严与神圣地位。传统文化也在这无形却可感的氛围里得以传承。
 
    纯在乡景

    初二下了雪,张扬的飞土转瞬湮没在一片白茫茫中。久违的团花轻柔飘洒,覆盖着寂静的土地,玉米棒舒舒服服地盖着新被,像刚入睡的小孩。

    领着小妹,拿着相机在空旷的小巷一路向前,捕捉下纯白朴素的瞬间。路上覆着从未践踏的雪,偶尔画上梅花印和竹枝印,画画的鸡和狗早不知去向。路旁的树笔直地伸向空中,零星的虬枝上被勾上一道雪白的绒边,一望无际的地里偶尔浮现的红布条映出喜庆的色彩。步行至沟边,雪花依旧纷飞,天边暗淡一片, 深长的黄土沟向着天边绵延,凸出的脊梁被雪勾的更加硬朗,半山腰几处窑洞坐落在高处向人问候。“瑞雪兆丰年”,荒凉的黄土沟因为这片片雪花轻抚而顿生柔情,来年这里又将是绿意荣荣。
    雪后的乡景处处透着清澈、爽朗和明媚。一切都亮了,碧空如洗,这是不多见的明朗天空,高而阔,蓝到人心。傍晚时分,爬上奶奶家的院墙,抬头一望,整个天空都投入了人的怀抱,夕阳火红,点燃低矮的平房和交错纵横的树枝。白云偶尔穿梭其间,也被迅速染成红霞,连飞机划过的白痕也一并燃成了火红。

    四合院是北方最耐人寻味的建筑。四方的院落,高高的院墙、斗拱屋檐、大字牌匾勾勒出当年大户人家的气派。曾经的地主已然破败,而威严雄伟的四合院依然青松绿柏环绕,维护着亘古不变的尊严。雪后一日,在村边偶然瞥见院内威严:透过鎏铁大门,当中是一面镶嵌天地爷神龛的照壁,上画精妙图腾。青砖瓦房,精准卯榫多少有官宦世家的遗风。

    而今呢,地上堆积着锄地的工具,墙上挂满串串风干的红椒和大蒜,几只肥硕的母鸡徘徊院中,虽是“昔人已乘黄鹤去”,却另增一番喜庆富足的农家气氛。这是时代的变迁,大可不必挽古伤今,因为纯净的乡土始终安好,给人欣慰。
 
    临行前瞥见沟边的几丛酸枣,有的落在地上,大多还横斜在枝头,红熟的酸枣在太阳下泛着圆润的光,像是野地里生长出的玛瑙。我多少有点惊喜,吃一颗,酸酸的味道又回来了,而我却要走了。在老家的时日不多,黄土地上的人情风景还没能领略够,氤氲在心头的乡间年味却值得回味许久。
 

上一页 [1] [2]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