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巷味
作者:黄妍妍编辑:李嘉瑶
发布日期 2022-10-26 23:04:08

我到武汉生活已经一年,遍历这里的春秋冬夏,看过长江轮渡上渐隐的夕阳,听过入秋之夜雨打梧桐的轻响,尝过早市里咸香四溢的热干面……若要从中挑拣出一样最喜欢的,我必然言之凿凿:“非巷子莫属。”

武汉素来以“九省通衢”闻名,一直以来,我对它的印象就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都市。去年国庆假期,我曾去到江汉路上的汉口江滩。江对岸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地矗立在眼前,建筑群上的华灯闪烁着鲜亮的中国红,高耸入云的建筑把鼎沸的人群衬托得万分渺小,此番景象令我震撼至极。几十年来,城市现代化的浪潮以奔涌之势席卷中国的大江南北,好像每一个决心蓬勃发展的地区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这是大势所趋。

然而,江城武汉并非只有现代化的单一色彩。随着居住时间的增长,我渐渐发现了它独特的一面。街巷之于江城,正如胡同之于北京。每个城市都有小街小巷,但是武汉的街巷总会和行人不期而遇——它在不经意处出现,通常是不规整地铺陈在一个区域,然后交错参差地穿插于楼宇之间。但它的出现并不显得突兀,反而与周遭建筑和谐地融为一体。在小巷里,江城特有的“过早”氤氲着热腾腾的香气,白天里的人群时而熙攘时而稀少,随天色渐暗、旧灯泡渐次亮起,夜市里会时而传出让人倍感亲切的武汉老话……在我看来,巷子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符号,它为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提供了适当的缓冲,为现代化的江城增添了一份历史感。

在武汉众多的小街小巷中,“得胜桥”最让我感到亲切和印象深刻。一次,我和同学一起去昙华林闲逛,走到昙华林的尽头时,不经意间绕进了得胜桥。它不似粮道街和户部巷般商户众多,没有与人摩肩接踵、等半天也走不动几步的拥挤;相反,这里摊贩稀少、人烟寥寥。与隔壁的昙华林相比,这里既没有整洁精致的环境,也没有浓郁的文艺色彩,甚至还显得有些逼仄和杂乱无序。窄窄小小的巷子里,两边是低矮的楼房,外墙上布满了斑驳的污迹,爬满了蜿蜒扭曲的老式粗电缆;二楼的衣服就那么毫无顾忌地挂下来,长衫的衣摆落在商户自己搭建的雨棚上随风飘扬。得胜桥不加半点装饰,洒脱而本真;风雨中久伫,沧桑而平和。

后来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有心人发的帖子,说是关于得胜桥要拆迁的事情已经喊了五年,但是2020年秋天他沿着巷子走过,依然是副食、小吃、五金、粮油、书店满目琳琅。可当去年我们去到得胜桥时,那里只剩下孤零零的几爿店铺,还都是前店后屋的家庭小作坊。巷子两边只有些零零落落的卖菜人,心不在焉地打着蒲扇坐在巷子边上。大概我们有缘无分,曾经人潮络绎不绝的地方,现在门可罗雀;可背着钉耙的老爷爷、为我们指路的阿姨,还有操着一口地道的武汉方言向我们吆喝着的大婶,都让我感到由衷的亲切,好像回到了家乡小时候走过的那条街。

那时我人很小,所以一整条巷子的活动范围对于小小的我来说,就像一整个世界。巷子也是极窄的,电线杆像歪脖子树一样相互交错着,可是这并不妨碍摆摊小贩们的热情——他们或推着小车,或席地而坐,不厌其烦地大声吆喝着。每天早上我出门买土家香酱饼的时候,都要小心翼翼地走在巷子中间所剩无几的空道上;雨天更令人烦恼了,我总要提防着低洼处会溅脏小白鞋的泥巴,有调皮的男孩子骑着自行车飞过的时候,我还得躲得远远的……

两条巷子在不同的地方,可是它们最后好像都走向了同样的结局。家乡的巷子已然成为一条崭新的柏油马路,湮没在奔驰向前的车轮下;在不远的将来,得胜桥也将仅仅留存在部分人的记忆之中。想到这里,我一时有些恍惚。得胜桥的长度不长,不过几百米;但它承载的岁月却很长,就像我居住的巷子记载了我的童年那样,它一定也记载了无数个老武昌人的童年。

林清玄曾说,人生至味是“清欢”;我想说,江城至味是“巷味”。江城的巷子是炽热温暖的,是张扬不羁的,是浪漫可爱的,是意蕴深厚的;这里有人烟气,也有市井味……我多么希望这样美好的城市风景能够永久地留存下去。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