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疯子》:疯子,你可还好?
作者:侯宗琪编辑:张绍宸
发布日期 2017-02-28 23:22:00

文/侯宗琪

窝在博雅影院小小的空间里,看完了这部由话剧改编为影片的作品《你好,疯子》。

七个素不相识的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关进了一家精神病院,遭遇了各种“逼良为疯”的行为。逃出生天?还是关到永远?《你好,疯子》讲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

不知为何,总是觉得愿意投身于话剧的演员才可以称为真正的艺术家。这部电影的导演、编剧我确实未曾耳闻,但是看见这是一部话剧改编的电影,演员既有台湾老演员金士杰,又有当下的脱口秀名人王自健的加盟,我还是决定走进了影院。

初一看到片名,我不禁猜想这部电影会不会是像表达“社会就是精神病院”的主题;当我看到一半时,我不禁联想到初中看过的张晓风的一篇文章《癫者》;然而还没来得及感伤,我蓦然发现剧情走向好想不太对——电影最终的结局仅仅停留在了多重人格的故事上。用一句话来说,这就是一个关于“如何治好多重人格的精神病患者”的故事。

不知是否是我未能体会到编剧的深意,这部片子总给我一种起笔过高的感觉。用虎头蛇尾来形容或许不太恰当,但我觉得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应该是一种想表达出更深刻的主题,却表达不出来的无力之感。

第一部分,众人穷尽一切办法证明自己并非精神病患者的桥段观众已然屡见不鲜,所以纵使提供了再多的笑点,电影的张力性有限这一缺点却无法弥补。但是不得不说,后期争着证明自己有病的这个设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紧接着,在狭小空间、压抑气氛、漫长时间的作用下,观众不出所料的欣赏到了众演员表现出来的人性逐渐扭曲的模样,这也随即过渡到第二部分。原本就已岌岌可危的和谐假象,终于在院长的一句“找出你们当中唯一的精神病就可以出院”的指示下分崩离析,所有人下意识后退一步,面面相觑。大家并没有立刻采取行动,但是这难道不更加可悲吗?因为人性的虚伪,还要努力掩饰自己的丑恶嘴脸,要压抑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最终,安希还是被推了出来。第三个部分,多重人格的设定在院长多次对安希的特殊的谈话中已经有迹可循。在其他六人疯狂的逼迫下,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消灭其他人格的安希终于再次崩溃了,于是那精彩的五分钟的“独角戏”呈现在了观众面前。不过最终上演了一出温情戏,但是不得不说温暖当中透出的惊悚元素让人尴尬。当安希问金医生,“你的女儿过过五岁生日吗?为什么她只过六岁的生日?”,紧接着出现毛绒玩具充斥了整个房间的画面,真的觉得背脊一凉。

其实影片从头至尾一直在埋伏笔,但也确实需要看到结尾再从头来过才能发现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七个人,这么多天仅仅只靠一份饭如何活蹦乱跳地活下来?因为从一开始就只有一个人而已。因此,影片的目的并非是如《致命ID》、《无人生还》这般的悬疑推理大作来让你根据线索来一步步推逻辑以找出凶手,而是通过在精神病院这个密闭的空间里众人的表现来解析人性的一角。

影片的故事情节是真的老套,但是从中规中矩的人物设定中还是可以看出编剧的用心良苦。有正气凛然的记者、学识渊博的老师、父爱仁慈的医生、洒脱随性的司机、温柔美丽的公关、贴心温暖的律师,但是他们也同样自负、懦弱、优柔寡断、残暴、放荡和狡诈。他们扮演了不同时间段陪安希度过漫长岁月的角色,有父亲、朋友、姐妹、爱人、老师。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开始争执不断、自相残杀,到最后,他们甚至想摧毁安希。

影片不仅想告诉世人“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行者,曾经陪伴你的人终有一天会离开你、背弃你,当今社会,只能自己努力独面孤独”这个主题,还通过七个人不同的职业背景设置,试图点出对新闻、医生、律师、公关、教师、黑车司机等多个领域潜规则的讽刺。并且还想表达出记者代表的“少数服从多数民主制”,司机代表的暴力专政制,三人组的民主代表制这三种体制的短板和不足,以及种种对社会现实的讽刺与抨击。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影片主题特别别深刻?实话实说,其实不然。影片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太杂,又受时间等东西的限制,因此反而有心无力、没有主题。并且每一项都仅仅是浅尝辄止。关于孤独、关于社会,有太多太多的东西可以言说,这也不难让人联想到那部《飞越疯人院》,到底谁是疯子?要如何逃出去?逃出去了有用吗?能够逃离这个真正有病的世界吗?虽然那是在特定的极度黑暗的历史时期的作品,但无论何时来看,都让人感觉心上压了一块重石,难以呼吸,细思恐极。不过这是建立在我曾经看过这部影片的基础上才能由此及彼。电影以余味定输赢,但是《你好,疯子》的电影版似乎仍旧无法逃脱中国式大圆满结局的窠臼:安希欣喜地告别了自己的六种人格,幸福快乐地继续生活。似乎无法首尾呼应?原本沉重的气氛突然转变为清新的色调和愉快的音乐,略显夹生,又无法达到深化主旨的作用,反倒难以起到引人深思的作用。

再说形式,从电影版来看,难以摆脱话剧的影子,故而场景的布置和特效的制作以电影的标准来评判的话确实上不了台面,那精神病院外的茫茫雪景和万丈悬崖自不必吐槽,因为这非重点。许多场景是话剧才能承载的极度夸张,而隔着银屏,看起来难免有用力过猛之嫌,不在现场,也是少了话剧那种能让人身体发颤的感觉,实属可惜。

纵使进步空间很大、问题仍然不少,但是《你好,疯子》起码值得大家去现场看一次话剧版的演绎。

只想说说这影片本身,或许又让人看到了中国演艺界的些许希望。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