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尹静:回到农村 只因心怀感恩不忘初心
作者:蒋佳成编辑:项雅馨
发布日期 2017-06-05 10:37:00

文/蒋佳成

来自恩施农家的她,放弃免试读研、出国交流以及到大城市就业的机会,参加鄂州选调生考试并成功入选,准备回到基层工作。当公共管理学院毕业生尹静被问及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时,她的回答很简单:那里更需要我。

90后们常被看作是任性的一代,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对待生活的态度更加多元,也更愿意倾听自己的内心。在这一点上,尹静其实很90后,即使从小在农村长大,但敢想敢做,有主见有担当的性格在生活的历练中愈发显现。

因为感恩 她在抗洪一线和男生扛沙袋

在偏远农村长大的尹静,从小就立志要走出大山。

然而高二时候,尹静父亲发生车祸,险致残废。在一筹莫展之时,政府、医院、社会好心人给了她很多帮助。她还记得当时在主治医生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后,同意手术一周后就将她父亲转到镇卫生所恢复治疗,以节省昂贵的医疗费;县领导在村里调研了解此事后发放了慰问金,并让村主任多多照顾。在学校,班主任发动师生,关心帮助她。一位企业家还资助她每月200元的生活费,承诺直至她完成所有学业,但是高考结束后,她便拒绝了继续资助,希望这笔钱能帮助比她更需要的人。

尹静与家人在这些帮助下渡过了难关,心中也埋下了感恩的种子。

服务社会的方式有很多,尹静选择了常人看来最为艰难的一条:回到农村,走向基层。而使得尹静坚定决心的,正是她作为湖北省第二期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成员,学习期间所经历的点点滴滴。

作为一名党员,尹静在培训期间,真心感受着优秀前辈的信念。尹静跟随“青马班”成员,先后到井冈山、延安革命老区、梁家河等多地学习。当有一次在窑洞里,她看到油画上,毛泽东同志穿着破衣旧鞋,在干燥缺水的延安革命根据地仍然热情洋溢地给干部上课,她切身体会到了当年先辈的革命热忱。

尹静也曾去到荆州和孝感两个乡镇实习。在荆州一个小村庄,尹静和一位有着六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顶着烈日促膝长谈了三个多小时。交流得知老人虽退休十多年,但仍积极抗旱、参加村里会议、带头支持村里各项政策的落实,老人用亲身经历给尹静上了生动的一课——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在离别之际,老人拉着她的手,铿锵有力地对她说:“一定要好好学习,增长本领,将来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做点好事。”老党员的话一直回荡在她耳旁,激励着她不断前进。

于是在2016年暑期,当湖北遭遇98+洪涝灾害,尹静义不容辞地奔赴前线,成为鄂州抗洪抢险的一员,与当地干部群众一同投身到抗洪抢险中。她每天上午和男生一起装沙袋、扛沙袋、加固大堤,下午还要巡堤。为了稳定灾民们的情绪,身体僵硬、从不会跳舞的她晚上还要排节目直到凌晨。“虽然有点辛苦,但是看到慰问演出时受灾群众久违的笑脸时,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一名党员被需要,就是最大的幸福。”

两年培训期间,尹静几乎所有的节假日都在培训学习。这些经历让尹静对基层的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她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为了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以及贫困高考毕业生的家庭情况,她提前联系好了村书记,约好晚上7点带她去农户家,可是到了约好的时间和地点,等了半个小时都不见书记的身影,当时天色已黑,正在着急时,书记打来电话说不好意思,他正从指挥抗旱的农田驻点赶过来……这样的事接触多了,她对基层干部多了几分敬意,她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坚守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因为那里是她自己熟悉的农村,她希望以一个大学生党员的身份,奉献青春,为民服务。

创业年入30万 敢想敢做的弄潮儿

尹静敢想敢做的性格在学业上表现的也分外明显。除了是个学霸,她还是创业弄潮儿,曾年收入达30万。尹静明白,只有自身有了能力,才可能去改变基层现状,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在校期间,尹静勤奋学习、踏实认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曾获得校级“学习积极分子”、校级“科研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而尹静学习上最大的标签,是“创业先锋”。她积极参加各种学术科研和创新竞赛活动。在创新创业上,更是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作为团队负责人,参加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先后获得校赛金奖、省赛金奖和国赛铜奖,被评为学校“创青春”大赛“先进个人”。利用比赛的经验和资源,2015年5月,尹静注册成立了武汉易来营销管理顾问咨询有限公司。一年多来,公司已经完成1000多个项目,造福了超过百位的专利申请人。

2016年6月,长江商报的记者采访她时,她谈道:“我曾花了很长时间思考专利效益最大化的问题,为的就是专利权人拿到专利证书后,能够将其转化为效益。”从申请专利,到开办产权咨询服务公司,年入30万,尹静只用了3年。

她指着长江商报上关于自己创新事迹的报道,回忆起当时自己申请专利时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尹静曾感慨道:“这些经历让我的学习创新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也让我不断地树立了自信。我意识到这些经验可以分享给同学,使得他们能够更清晰、更有方向。”

尹静在学校积极筹备、举办了多次创业讲座,也参与了华中师范大学“创业开讲啦”的素质课程。同时,怀着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为同学们申请专利和申报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便利的宗旨,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成功创立了华中师范大学第一个创新创业工作室。她希望这个工作室,能够为同学提供便利。同时,她也希望自己的绵薄之力,能为学院营造一种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新的时代精神,而尹静毫无疑问成为了公共管理学院的“创业弄潮儿”。被问及为何不留在大城市创业时,她说曾经自己也憧憬留在大城市闯出一片天地,但是她逐渐明白,大城市不缺人,基层才缺人,尤其缺年轻人,她觉得自己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受过组织精心培养两年的“青马人”责无旁贷,她也坚信奋斗的青春在基层也一定能闪光。

爱心服务的“春晖使者”

“‘真诚沟通,服务全体’的精神,大学四年我都时刻牢记。”怀着这份信念,尹静在学习之余,也不忘到基层去实践锻炼自己。“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尹静谈到,自己的责任,就是为老师和同学服务,为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服务。

尹静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大三寒假,利用假期时间,她终于实现了自己支教的心愿:在湖北省贵州大学生联合会的帮助下,尹静成立了公共管理学院“行至”志愿服务队。从联系县教育局,到招募队员,尹静尽心尽力地把控着每个细节,旨在为孩子带去最好的服务。

假期一到,尹静就带着队伍,远赴贵州六桶镇中心小学支教。因为大雪封路,尹静一行人只能徒步走到目的地。缺水、缺食物、缺棉被,尹静和小伙伴便在宿舍里搭起灶台,值班做饭,向老百姓借来棉被过夜。教学条件恶劣,反而使得尹静下定决心,要全力以赴为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教学体验。

尹静和团队的成员认真备课,为孩子们筹备了一场文艺晚会。“虽然大家不太擅长文艺活动,但是为了孩子,坚持努力练习了很久。”这场名为“情系六桶,爱暖冬日”的文艺汇演活动,为当地小学生们带去了别样的欢乐。表演结束后,她还为大家颁发奖状和文具。

在教学之余,他们也走访了贫困学生家庭,为他们送去文具、暖手宝,为孩子的家人也带去了保暖的羽绒服。“播撒梦想和希望的种子,是珍藏在我心底的小愿望,虽然力量不大,却也是我觉得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

看着这些孩子们的笑脸,尹静会想到小时候的自己。事后,她也更加确定自己想要的人生意义在哪里。成为写字楼里忙碌的白领过自己的小生活,还是和这些孩子们在一起,改变这乡村里许多人的生活,尹静心中有了答案。

整个支教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可,尹静和同学们,也和孩子们及其家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她也被评为“优秀支教队员”,并获得贵州省公益组织最高荣誉“春晖使者”称号。

“生于斯时多幸运,愿得此生长报国。”这是尹静谨记在心并时刻提醒自己的话。整个大学四年,尹静都时刻不忘心中信念,这个90后党员,把感恩化为了责任,如今正努力实践着这份承诺。她说,这一切都是在遵循自己的内心,是初心的呼唤。尹静也用大学的四年,给出了这个坚定而真实的青春答案。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