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龙:与生活死磕的“华师孙少平”
作者:张野溪编辑:曹世生
发布日期 2017-09-17 15:58:00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二学生 张文龙

文/张野溪

从石家庄信息工程学院毕业后,以电子商务为专业的张文龙找了一份电话营销的工作。“每天打很多电话,说同样的话,很乏味,也很单调。”张文龙坦言,自己当时的状态很不好,但又没有其他选择,对未来的期许似乎只停留在工资可以高一点。

张文龙的转折和他的朋友有关。

他们是高中同学,从入学第一天军训起,就“一见如故”。毕业后,虽各自境遇不同,但联系仍然很多。当他的好朋友考上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时,张文龙突然也动了这个念头,希望通过考研来改变命运。而在接下来的五年中,张文龙彻底与考研“杠上”了。

生活所迫,张文龙辞去了石家庄的工作,回到老家成为了一名煤矿工人,一边工作,一边考研。他的好朋友,则始终支持着他,从旁指导,给他带了很多复习资料。在这期间,张文龙也在寻找着自己“名校梦”的归属地和未来的导师。

“一个教授做慈善活动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他在网上查找资料时被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新民教授的介绍吸引,而越了解教授,就越发现他是自己要找的导师。2014年考研结束后,张文龙侥幸地给教授写了一封信,介绍了自己的情况。但信上的收信地址,他只填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他也没想到自己会得到回复。

而当收到高老师打来的电话时,他已经得知了自己第一次考研的分数——达到了二区分数线,却和一区分数线有着一定差距。

本想就这样服从调剂,而这通电话却给张文龙带来了新的希望。高新民建议他再考一次:“华师有能力培养你实现你的理想。”

张文龙选择了坚持。

高新民邀请张文龙到武汉来和他交流,希望能给张文龙提供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但张文龙因为工作的原因从5、6月份推迟到了11月。见面时,高新民不停地给张文龙指点,从英语单词到词汇及阅读题等的答题技巧,最后到专业题的答题步骤,讲了快两个小时。张文龙准备的很多话,也没有机会说。

张文龙临回矿上时,高新民把几本康德的书和自己的一本代表作——《现代西方心灵哲学》一并送给了他。之后,高新民隔一段时间就会与他联系,并不住地给他鼓励。

矿上学习,矿下工作。张文龙坦言,其实,学习与工作的时间很难平衡,工作似乎是主业,而学习显得很是业余。军事化管理下,工作强度本来都已经很大,有时他还得为上级的检查准备。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把工作完成,这样就可以安心地看会儿书。他说:“挣人家的钱就得听人家的话。”

2015年考研,张文龙再次失利。高新民仍然没有放弃他,建议他辞掉工作,来武汉专职复习。考虑到各方面原因,张文龙拒绝了。

张文龙从小学习就不是很好,他的亲戚们对他参加考研不是很理解。不过他从来都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对于长辈说的话要听,但自己的路要自己走。”他从来都没有想过妥协,在他看来,通过考研成就自己是他唯一的出路。

2016年考研成绩出来的一周后,高新民告诉他,科技哲学专业还有一个名额,询问张文龙是否愿意服从调剂。张文龙一口答应,他激动不已,不停地走,不停地流泪。“有种悲喜交加的感觉。”

录取通知书下来后,张文龙对着它发呆。

他8月20日辞去了工作,月底到了武汉。路上,他不停地拿出通知书,他妈妈担心通知书会丢了,他自己也担心。在学校读了半年书时,他还觉得这是个梦。如今已经研二了,他终于可以真真切切地觉得自己是一名研究生了。

他说,自己是一个非常感性化、理想化的一个人,坚持这么多年,不是因为自己的意志力真的那么强,而是因为他对未来有着太多的憧憬。对于“华师孙少平”这个称号,他也不知道自己如何得来的,但这有点命中注定的味道。他最喜欢的书就是《平凡的世界》,高中时他看过四五次,平时送朋友也会选择这套书。“应该说,这本书对我的影响真的很多。”

张文龙做起了慈善,成为了湖北省教育总会逸华教育基金的志愿者。他说这是饮水思源,他希望传承高老师的精神,去帮助更多的人。在未来,他希望可以继续做学问、搞研究,成为一名博士。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