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追梦者】董艳:让师生同享教育的蓝天
作者:冯静编辑:周健
发布日期 2013-06-28 17:18:00


   “心灵洗礼”铸梦想

  孩子们觉得自己非常幸运,他们笑脸灿烂,争着讲。

  史迪璠已经开始想象她四年以后:“等我上高中后,再回忆教过我的数学老师,我想我只会记得董老师,她非常负责,我们班换了有三个数学老师,但是董老师来了之后就不一样了!”

  “听董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汪苘喜欢这个“很漂亮”的女老师,喜欢上了以前令她头痛的数学。她问我如果学生在调考中没考好的话,老师会不会被扣工资,“这次不知道为什么,班上好多平时不错的同学都说自己考得不怎么样,我们觉得好对不起董老师”。

  而在距离武汉约100公里的红安县,也有一群和他们差不多大的孩子,曾经是董艳的“半日学生”。

  2012年9月,在洪山区教育局的组织下,董艳和她的“董艳名师工作室”成员,奔赴红安县华家河希望小学,和当地老师们交流“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因行程赶,一个下午连上了三节数学。当地的孩子们竟然丝毫不感到厌倦,只一个劲说老师们讲得好,又简单又有趣,他们喜欢听。

  临要回去的时候,孩子们都哭了,跟着缓慢行驶的汽车一路走,一路哭,用最质朴的方式挽留,也用最无奈的方式送行。董艳在车里,也哭了。一路上,她的心始终难以平静。

  都是祖国的花朵幼苗,为什么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却没有机会接触更有效的教育方法?谁说山区的孩子学习差,不会学?他们只是缺少更好的引导啊!他们对知识同样如饥似渴地渴求啊!那个拉着她的衣服抽噎的小女孩,不时闪过她的脑海,她说:“老师,你们别走好吗?我们喜欢听你的课,你别走好吗……”

  同为祖国的园丁,为什么贫困地区的老师们在教学中遇到困惑,却没有机会与专家名师对话?在收回来的教师问卷调查中,有一份写着:“不知道用导学案上课究竟该如何上?各名师如果能教教我们就好!”他们上课用的教具还是最原始的木质三角板,每月拿四百块钱,可他们依旧义无反顾地坚守在这座大山里,内心依旧怀有对教育的炽热之情。可是,还有独自摸索无人领路的茫然。

  在工作室多次进行的“送教下乡”活动中,董艳一次次切实地感受到在同一片土地上,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使许多孩子和老师从一开始,就丧失了永远的机会。

  2005年,董艳前往北京参与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项目”。那时儿子才七个月大,嗷嗷待哺,她本想拒绝,却无法说服自己的心:这张贴在小学数学教学参考书后的光盘,或许会给更多的老师和学生不一样的东西,尤其是在那些教学资源不发达、教学手段落后的地区。

  而今,她有了自己的工作室,能做更多的事,更觉肩上责任重大。2011年,“董艳名师工作室”在洪山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得以创建,由教育局牵线组建了强大的专家团队,初衷就是通过各种教学交流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与教育专家、名师对接的平台,和学习、展示的机会。

  工作室开办的“名师讲坛”广受赞誉,但一直只是在武汉地区的学校里进行展示。从红安回来后,董艳想,这个工作室应该通向更多、更远的地方。有更多的老师们受益,才有更多的孩子们受益。她越发积极地带着团队到全国各地参加学术交流,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走进各所学校上公开课,或下乡为山区学校传经送宝……

    16年前的一天,在中南财经大学的礼堂里,全国小学数学观摩课大展,初出茅庐的董艳一脸崇拜地看着台上激情飞扬的“名师”们,心想:“这么大的地方,底下一千多个人看着,什么时候我也能到台上去啊!”

  今天的她已经成为更年轻的老师们仰慕的对象,可她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让所有的孩子和老师同享教育蓝天。

  现在她正走在追梦的路上。她说她是幸运的,走上教育舞台就能师从一批特级教师,“没有他们的教导,就没有今天的我。现在的我能做的,也是当年培养我的老师们所做的事。”

上一页 [1] [2] [3] [4]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