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学者】王泽龙:桂子山上的“乐园鸟”
作者:王献 史林编辑:曹世生
发布日期 2015-11-20 08:54:00
现代诗歌研究三部曲
 
  从王泽龙的学术成果来看,他无疑是个高产优产的学者。近30年他共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在权威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几大有影响的文摘刊物全文转载7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0多种。从文学史研究到文学批评研究,再到诗歌研究,每个研究领域,他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文系,广泛采用的是编年体的文学史,对一个作家的介绍,往往要跨越几个时间段。王泽龙大胆采用了按文体来分类的编写体例重新编写文学史,他与李德尧教授主编的《新编中国现代文学简史》,1991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突出了对文体演变规律和文学规律问题的研究。著名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王瑶先生肯定了他们的文学史大纲“体例简明,便于教学”。后来受高教社委托,他与刘克宽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包括了当代文学),仍然坚持采用了文体史体例,2002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年修订再版,成为了全国地方性师范院校通用的专业教材。90年代之初,王泽龙率先开始了地方文学史的研究,他与王齐洲教授合作的《湖北文学史》1995年出版,成为了全国第一部地方文学史。
 
  王泽龙的现代诗歌研究,是从1991年开始的。那一年,全民下海经商,他却北上访学,王泽龙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北京大学学习,追随著名的现代诗歌研究专家孙玉石教授,开始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研究。4年后的1995年,他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论》出版,成为了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与新诗研究界广受关注的力作。在之前,人们对诗歌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著作率先突破文学史研究的思想禁锢,成为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专著。当时有关研究成果,每发表一篇,人大复印资料就立即全文转载一篇,著作出版后成为了那个年代考研考博学生的重要参考书,钱理群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所引用的当代学者的成果不到十个人,王泽龙就是其中一个。
 
  80、90年代的学术环境至今仍让王泽龙怀念,那时候年轻人的文章只要写得好,就能得到专家肯定,与知名学者打交道也较容易。著名学者袁可嘉在美国讲学期间,在《光明日报》上看到了刘纳写的关于《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论》的书评后,就特意写信向出版社索书,并在光明日报《书摘》发表专文评价该书:“标志着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潮流的研究正在走向深入,全面和系统性的探讨,意义重大。”
 
  王泽龙现代诗歌研究形成了他的学术体系。他突出围绕现代诗歌的形式本体问题,从诗歌的意象、节奏和语言方面进行系统探究,期望建构起中国现代诗学本体研究的理论体系。意象是中国诗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他的《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这项研究成果从现代诗歌意象理论的考察与现代诗歌意象历史嬗变研究的结合中,率先建构了一个中国现代诗歌意象研究的体系,阐释了中国现代诗歌意象是如何受西方象征主义诗潮影响,对中国古代诗歌意象进行改造与现代性转化的。《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是他的博士论文,被评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获得了湖北省社科成果一等奖,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他认为,诗歌本体除了意象意外,另一个突出特质就是节奏。“中国现代诗歌节奏论”成了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的又一个项目。古代诗歌主要是通过平平仄仄来表现诗歌节奏和韵律的,但现代诗歌则可押韵可不押韵,现代诗歌节奏与古代诗歌比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定义现代诗歌节奏:是一种有规律性的变化的重复形式。他提出,现代诗歌节奏包括自然口语节奏、现代韵律节奏、内在情绪节奏、现代音节节奏、外在视角节奏等多元节奏形式。王泽龙认为,节奏好比诗歌血脉的流动,有节奏诗歌就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他指导的王雪松的博士论文《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原理与形态研究》,获得了2013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他近两年又开始了现代诗歌语言的研究。文学都是语言的艺术,而现代诗歌语言具有现代诗性的特征。“现在有人认为古代诗歌语言精炼,现代诗歌太多口语,甚至主张诗歌多向传统看齐,这是不符合诗歌发展规律的。”王泽龙说,现代诗歌白话语言,其实是包括古代白话、现代白话口语、现代书面语,外来语的多形态语言。比如我们引进的现代虚词,“啊呢吗”、“得地的”,“不但、而且”等关联词语就丰富了语言和思想情绪的表达,打乱了原来诗歌的体例与节奏,在现代诗歌形式的重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提到现代诗歌的发展,王泽龙认为新诗的自由化和散文化的方向是不可改变的,新诗存在不少问题,这一些问题是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厚古薄今,迷恋传统是没有出路的。他在2007年7月与2014年9月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上的两篇文章《新诗散文化的诗学内蕴与意义》与《现代汉语虚词与新诗形式的变革》就是他这一诗学观点的集中体现。文章发表后受到了诗歌研究领域学者广泛关注。
 
  现在王泽龙,正带领他的研究生做着《人称代词与现代诗歌》的课题。在传统的格律诗中,是很少用人称代词的,“现代诗歌大量采用人称代词就有了主体意识的归位,增加了诗歌的复杂性;不同人称代词的出现也使诗歌的叙事角度改变了。”王泽龙对记者解释道。
 
  王泽龙教授在新诗研究的园地里深入开掘,凭着他新诗研究厚实的成就与学术影响力,2014年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成为了我国新诗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