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晋军:亲其师 信其道
作者:王献 王怡然编辑:刘钰琦
发布日期 2016-05-12 15:53:00
  信息化“武装”的数学课堂
 
  “我的课,你可以不带书,但是你不能不带手机。”代晋军这样描述自己的课堂。从2014年起,在学校的推动下,代晋军和他带领的数学分析课题组,开始致力于利用信息化平台,融合微课慕课等授课方式,探索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今年暑假,代晋军和“人气教师”田媛作为我校代表,前往首都师范大学展示和汇报教学模式。今年10月,代晋军牵头,包括三名教授,四名副教授在内的的《数学分析》课题组,获得了我校第一届本科教学创新奖二等奖,当时一等奖空缺,二等奖只有六个。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教学需要,代晋军和他团队的成员开始综合国内各种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同时编写了用于研讨型习题课的讲义和《数学分析若干专题》,形成了自己的教学和评价体系。
 
  除了教学内容的创新外,《数学分析》课题组最大的特色就是全方位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我们的教学基本放弃了黑板,你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学生在底下记笔记,容易使学生不跟着思考。现在一些公式定理的推导,我们都会在电脑上书写,投影到屏幕,板书就保留下来了。再加以整理制作,课下可以在QQ群里和学生共享,没听懂的同学下课后也可以自己看。”代晋军说。除了静态文本,他还会将上课的内容按知识点的区分来做成微视频,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同时,《数学分析》课题组的方文波教授还主持开发了大学数学图形系统,力求使抽象的数学原理变得更具体。代晋军打开电脑,向我们演示了二重积分的动态变化过程。代晋军的小组还研发了随机点名软件,这样既平衡了答题学生分布的均匀性,又促进了学生的参与,保障了教学效果。
 
  在代晋军的课堂上,手机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干扰因素,反而成了辅助学习的移动终端。国内现有的教材中,要么是长达几页的推理过程,要么就是不加证明的结论,代晋军则会要求同学们通过手机中的图形计算器,来演算傅里叶级数收敛定理。此外,代晋军还创办了内部刊物《数学第二课堂》,有趣的是书的封面还写有“编委:数学分析创新课堂全体同学”的字样,鼓励学生在上面发表科普类文章,一些知名教授,甚至院士投稿来支持课题组的想法,同时也得到了很多学院退休老教师的支持。
 
  为了实现“以生为主,在做中学”的目标,代晋军还优化了课堂设计模块。他把100分钟划成了四个模块,其中一个小时都是由学生根据预习内容,来进行分组专题研讨,最后由学生总结讨论成果发言,老师就发言进行点评。尽管教学内容安排得十分紧凑,但学生不需要记笔记,所有的记录由教师和答题学生在手写电脑上完成,课下再通过QQ群发给学生。
 
  今年寒假,代晋军创办数学考研公众号,已免费指导上万学子备考。同时,他还自费拍摄了百堂视频课程。“我做这个考研公众号完全是公益性的,从没打算收取任何费用。非要说目的的话,我的最终期许是能够建立一个大学生间相互交流数学知识的网络平台。”代晋军在谈及创办公众号。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