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打造金课”应对“付费刷课”
作者:文华编辑:范书妍
发布日期 2022-06-24 15:14:38

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意见》强调,要强化学习过程监控,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法依规对身份认证、课程内容、讨论记录、学习数据实施监控,有效识别“刷课”“替课”“刷考”“替考”行为。

无可争议的是,在线开放课程有利于推动资源共享、减小知识鸿沟、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可囿于课程质量不一、管理制度缺位、教育引导缺失等现实因素,“刷课”行为盛行校园乃至形成灰色产业链,实则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当上课异化为“刷课”,当学习沦落为“算计”,当“不劳而获”魅惑人心,当“劣胜优汰”彰显威力,更多普通学子就会陷入“刷还是不刷”的选择困境。从根本上整治“刷课”“替课”“刷考”“替考”等乱象,事关立德树人、事关教育公平、事关良好生态,可谓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首先,不断提升课程质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入专业开发团队,完善课程质量标准,建立评价退出机制,从学生求知的心理特点及专业课程的适用角度出发,合理采用传统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师生/生生交互的教学活动以及评价方案,提升课堂的知识性、互动性、生动性,继而提高学生的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

其次,构建科学评价机制,变“刷分数”为“学知识”。受限于传统教学评价机制,为分数而学、为考试而选是大学生宁选“水课”不选“金课”的重要原因。在不断提升课程质量的基础上,要坚持以评促学、评教结合的动态评价体系,运用表现性、过程性和发展性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习的动机、态度、过程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引导学生扭转学习的功利化倾向。

再次,健全监管监督体系,变“不敢刷”为“不想刷”。健全平台、学校、教师、学生多维监管监督机制,对有刷课行为的学生做到早发现、早管理、早处理,如零分处理、通报批评、记入诚信档案。借助班会、演讲、课堂等多种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长远发展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坚决摒弃功利思维笼罩下的浮躁、冲动及短视心理。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社会经济发展导致个体学习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趋势,传统的办学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愈发难以适应网络时代需要。也可以说,“付费刷课”一定程度上还蕴含着某些启示: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不能仅仅局限在技术层面,而应逐步深化至体制机制乃至思想观念层面。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