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人共乘“科技之舟”
作者:方潇 张瀚文编辑:陈培浩
发布日期 2020-12-30 12:10:02

 “科技如一叶扁舟,带人们到达梦想的彼岸。”当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人们看到实现“美好生活梦”的可能性。但不可否认与忽视的是,仍有部分老年群体因难以适应新时代科技而生活不便。近期,“老人被高科技抛弃”事件相继频发,将老年群体在科技时代的不便暴露在公众视野,引发舆论关注。老人无法出示健康码进站遭拒、94岁老人在银行被抬起做人脸识别、老人不会使用手机支付无法缴纳医保……科技,真的能带领老人实现美好生活吗?

现代社会的高科技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正在使习惯了生活慢节奏、不具备快速接受学习新鲜事物能力的老年群体日益被边缘化。据2020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 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但看似数量庞大的网民背后,也意味着我国仍有约四亿的人口是非网民,即从来没有接触过网络或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群。而诸多社会调查报告显示,老人在这群非网民中占比颇大,这群不会上网的老人们在互联网时代连连碰壁。他们或许并非不想发短信,而是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或许他们也想追赶时代潮流学习上网,却只能因不会敲键盘且没人教而干着急;或许他们也曾想使用柜员机,但却因看不懂操作提示而无奈放弃……对于年轻人而言,其轻而易举便能“玩得团团转”的高科技产品,对老年人来说却是难以掌握。面对此问题,老年群体处境尴尬却又无可奈何。

在科技时代的背景下,老年群体融入缓慢并非个例,而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思考。

老年人的身体特性是导致该现象频发的内因。从医学角度解释,人在步入老年后,在无外力大力干预的条件下,其身体素质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弱的。医学研究显示,老年人的记忆力、视力、听力、反应力等各项身体机能大不如前,其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显著下降。而这使得老年人即便“有心栽花”,也只能收获寥寥的效果,难以与社会其他年龄段的群体一起同步享用最新的科技成果。

除此之外,目前的科技发展对于老人群体未能予以足够重视也是该现象出现的重要外因。诸多科技型企业将市场营销与产品研发的重点放在非老年群体身上,探索开发非老年群体的市场潜质并根据其需求调整科技产品。这就容易导致大部分高科技产品和服务的目标人群为非老年群体而非老年人。如针对妇女怀胎研发的所谓的高科技产品,声称能根据声波来开发腹中子的智力,促进其发育;而目前早教产品、教育产品更是层出不穷,诸多传统公司争相开发此类高科技产品,试图以此分得红利;针对青壮年的VR游戏持续开发,诸多游戏公司在投入大量资金的同时也客观上配合了VR产业的崛起……但老人呢?真正将大量资金专门投入老年用户高科技产品开发的企业在相关企业中占比颇小,市场上专门服务老年的科技产品价格有待降低,种类有待丰富,数量有待增多。科技的研发应如何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实际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并非无法调和,照顾老人的科技完全可以将二者兼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年底,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12亿人。作为拥有大量财富与时间的消费群体,中国老年人具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早在2014年9月,中国政府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与老年人相关的商品和服务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老年市场潜力达4万亿人民币。对此,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商学院的营销与创新学副教授弗洛里安·科尔巴赫表示,企业界并未给予老年人市场太多关注,但这确确实实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部分面向老年人的项目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诸如“银发”旅游、老年护理、老年日用品等项目,以关怀老人为项目内核,深度发掘老年人在日常生活需求,不仅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和帮助,使老人得到更优质的基础照顾,还为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多种选择。而这些服务老人的项目,在社会上赢得诸多老年人的好评,也唤起更多子女对于父母的照顾意识,进而推动社会形成爱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与此同时,出现老人追不上科技“尾巴”这一现象的另一外因是子女对于老人该方面需求的关注、理解和帮助不足。在中国的传统认知里,子女需要尽孝,这种孝道一直延续至今。在当下,善待老人,不仅仅应该在经济层面赡养老人,更应在当下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子女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老人对于了解科技,使用科技方便生活的渴望也与日俱增。但在快节奏的生活下,许多子女却忙于工作,难以顾及、满足老人的这种精神文化需求,使得老年人难以从子女这边获取相关科技知识与技巧,难以在子女的耐心指导下弥补自身记忆力弱势去学习、接受和掌握新科技手段。而目前,家庭之外的相关老人科技教育培训机构行业仍然处于萌芽阶段,老人获得系统性、连贯性、体贴性的科技培训的机会屈指可数。

老人在适应现代科技生活方面的困难非一朝一夕便能解决,也绝非某主体单方面努力便可化无。唯有社会多方力量一同发力,才能真正缓解该问题。面对社会上目前所谓的“老人被高科技抛弃”的现象,或许社会可以从“尊重”与“推动”两方面采取行动。一方面,在社会上形成尊重老年人所习惯的传统生活方式的社会氛围,让老年人保有他们的生存空间,让现代科技包容传统生活,真正服务每个社会群体的生活,展现关怀与温度。另一方面,着力推动老年群体接轨现代科技。日前,社会已有多方力量从这一方面回应该问题。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力争年底前出台一批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最迫切问题的有效措施。医院和银行等基本生活服务机构则将通过保留人工窗口、暗访调查等措施,为老年人提供传统生活服务。此外,近百个跟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站与手机APP负责人表示,将进行“适老化”改造,推出更适合老年人使用的页面与功能。

设身处地地站在老年群体角度来看,每个人都会渐渐老去。当一个人的相关身体机能下降,无法追赶上科技的更新换代时,或许科技本身应该回望一下其身后的老人,或许追赶着科技潮流的人们也可以伸出自己的援手。企业固然是需要盈利的,但能否研发相关产品便利老年人的生活?子女固然可以有自己的生活,但能否在自己享受科技盛宴的同时,放下手中的手机,与家中老人谈谈心,像儿时父母教子一样耐心地指导长辈学习使用现代科技,帮助长辈适应新时代生活,让老人也能感受新时代科技的便捷?社会固然是向前的,但社会上其他群体能否允许老年群体保有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耐心回应与解决老人在使用现代科技方面的困惑?

科技是冰冷的,但人应该有温度。固然,科技向前发展,但它却没有让所有人受惠——科技时代,老年人不应被遗忘。科技浪潮依旧在飞速向前,但卷裹在其中的人们,或许是时候回望站在岸边的老人了。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