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空间 还需我们用“心”拓展
作者:张凯编辑:管高蕾
发布日期 2011-05-17 01:18:00

5月16日是学校新图书馆正式开馆的日子了。窗明几净的阅览室,方便快捷的无线网络,散发着墨香的一架架书籍,人性化设计的自助借书装置……最令同学们欣喜的就是借阅资源的扩大,研究生借书处已经随着老图书馆的退役成为了历史。新图书馆拓展了同学们的借阅空间,研究生和本科生共享百万图书。

长期以来,学校图书馆因为书籍资源和借阅空间等条件的限制,将图书分别放置在文科借书处、理科借书处和教师与研究生借书处。研究生和本科生彼此间都不能到对方的借阅处饱览群书,也就出现了图书馆有书而同学们无法借阅的尴尬局面。“书非借不能读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希望扩大自己的阅读权限,打破借阅的“围城”,到“对方”的书库里走走看看。如今新图书馆借阅壁垒的打破,阅读空间的拓展,势必将引得我们为之叫好。

在称赞的同时,笔者不免有些疑问,百万图书的共享能否真正扩大我们的阅读视野?近期由本报记者发起的一项读书调查显示,同学们阅读状况令人堪忧,每人每天平均阅读纸质书籍的时间不足2个小时,借阅范围较小仅仅是同学们阅读量较低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上网时间过多、游戏时间较长、学习心态浮躁等因素已经成为大学生们名副其实阅读新壁垒。

与此同时,在如今“一招鲜吃遍天”的大环境下,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广大同学们呈现出只注重深度,不重视广度的趋势,学术视野仅仅局限在一方面甚至一个点上。借阅的书籍呈现出内容上的趋同化,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有用的仅有几架甚至仅有几本,其余百万图书仅仅是个陪衬罢了。假如我们真的在闲暇之余看看其他领域的书籍,或许我们会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众所周知,读书不完全拘泥于外部条件。古人可以悬梁刺股、凿壁偷光,而我们却越来越迷失在这科技发达的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应该看到,各种各样的阅读壁垒并不仅仅拘泥于图书馆的软件和硬件配置,也不在于自习室的开放和宿舍条件的安逸与否,真正的壁垒在于我们自己对于读书的态度,真正的阅读空间还需我们用“心”拓展。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