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游戏

作者:王佳尧 彭晓雅 王有为 编辑:杜玉宇 发布日期: 2024-05-29

揆诸当下,游戏已不仅仅是满足休闲娱乐的生活调剂品,更成为了许多人心灵的慰藉之所。在热爱与专注的浇灌下,在创意与现实碰撞的火花中,游戏也在慢慢打破大众的刻板印象,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口碑逆转。

游戏的黏性:让我们“相连”

游戏社交功能的发展使得玩家之间、玩家与游戏之间的连接进一步加深。

游戏为玩家们分享经验搭建社区平台,便于他们联系与交流,收获别样的网络友谊。在历史文化学院2022级的陈战路看来,与擅长游戏的“大佬”并肩作战,往往能大幅度地改善游戏体验。不过游戏社区虽好,交友仍需谨慎。2022级文学院陈杏如认为,对于游戏中结识的好友,不要过于投入,以免产生不良影响,“不是所有人都能聊得来。与个别玩家交流后,发现三观不太符合就及时断交了”。

现实生活中的亲友,亦能在游戏中成为并肩作战的伙伴。与熟悉的人一起闯关做任务,分享游戏过程中的困难和喜悦,能够让我们在娱乐休闲的同时,加强彼此间的情感交流。新闻传播学院2022级的小袁(化名)就喜欢邀请朋友们到自己的游戏“家园”中,共同探索、分享快乐。对于陈战路而言,游戏更是她与弟弟妹妹增进感情的桥梁。“去年春节,弟弟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和我一起玩游戏,快马加鞭地写寒假作业的样子,我是永远也忘不了的。”

除此以外,游戏也能成为联络旧友的契机。文学院2022级的杜玉宇发了一条有关游戏的朋友圈,发现许久不曾联系的旧友点赞评论了,“于是我赶忙抓住了机会,与她聊起了游戏。”陈杏如也表示,自己经常和初、高中同学联机玩《和平精英》,游戏中的经历为他们创造了共同话题,使得他们保持联系。由此可见,游戏的社交功能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线上交流,成为紧系日常友谊的纽带。

游戏的力量:遇见更好的我

游戏逐渐跨越虚拟与现实的界限,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思考,成为拓宽我们视野、激发我们潜能的重要平台。

一方面,游戏突破原有边界,实现不同领域的融合创新。以游戏与文化的融合为例,游戏早已突破“娱乐”的单一功能,承担着文化传播的责任,玩家可以间接地从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历史文化学院2023级的本科生周沐希表示,在《文明6》这款策略游戏中,她学到了很多关于世界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了解到不同文明的发展历程、不同国家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等。游戏培养了她对历史的兴趣,让她下定决心以历史为专业进行学习。法学院2022级的王帆(化名)表示,《宫官手记》这款游戏为了更加真实地模拟大唐女官的职场晋升,其美工和文案都经过了一定考究,让她得以穿越历史风云,领略大唐风物。

另一方面,游戏在给玩家带来精神力量的同时,也帮助个体进一步发现自我、实现自我。

游戏角色的精神激励着玩家,为他们的现实生活带来启发或指引。《原神》中的角色“芙宁娜”、“雷电将军”为国献身的大义与实现理想的决心深深打动着杜玉宇,她们历经挫折却仍坦然面对的心态也鼓励着她与过往前和解、向未来迈进;文学院2022级的本科生陈杏如则十分欣赏“荒泷一斗”的开朗与热情,让她萌生出“我也想成为他这样的人”的想法。

同时,游戏也为探索个人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杜玉宇就以对游戏的热爱为“出发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她与同样热爱游戏的友人们一同参加了游戏设计比赛,巧妙地将专业所学融入其中。她表示,“我常常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也曾考虑要不要从事游戏行业。这次比赛给我提供了一个尝试的契机。”

游戏的潜力:碰撞新的可能

玩家并非仅是游戏的被动接受者,也有可能化被动为主动,“摇身一变”为游戏制作者,将自身创意与游戏设计相融合,主动塑造并丰富游戏世界。

杜玉宇参加游戏设计比赛后,以游戏策划者的视角看待游戏,注意到了游戏更多的发展可能性,产生了不同于普通玩家的新体悟。她深感,游戏往往蕴含对现实社会的隐喻以及游戏制作者的思想。“在设计游戏时,团队致力于将我们对问题的见解融入游戏,希望能引起用户共鸣,用真心真情感染玩家。”在她看来,优质的游戏具有一定的教育启发作用。

如今,教育与游戏的结合已成为热议的话题,众多师范生也致力于将这一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人工智能教育学部2021级祝启鑫和陈杏如就结合自身专业知识,针对青少年教育问题进行了尝试。祝启鑫和团队以科普环保知识为目的改编贪吃蛇游戏,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陈杏如与组员则将初中的课文内容与同人文形式相结合推出网络创作平台,设计游戏奖惩机制来激发学生持续创作动力。

尽管游戏常常受到误解,但它们的价值不容忽视。或许我们也应该扭转对游戏的看法,毕竟游戏只是工具,关键在于它如何被使用。

在看到游戏更多可能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潜在的负面影响——过度游戏可能导致时间浪费、金钱消耗,甚至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交关系。平衡好游戏的“正反”两面,我们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与游戏携手共创更多的美好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