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佛系生活”应从抛弃“佛系”开始

作者:程德坤 编辑:程佳维 发布日期: 2018-04-23

文/程德坤

近日,一篇名为《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文章在网络热传,包括韩寒在内的数位大V发声,直指文章表面循循善诱,实则是“贩卖焦虑”。笔者认为,“贩卖焦虑”、“佛系”等网络热词的爆红,反映了当下年轻人面对社会的高竞争压力,难以摆正心态而产生的一种逃避心理。

在大型网络社区知乎上,有人将目前流行的“佛系生活”与日本近年来的“低欲望社会”联系在一起,认为其背后暴露的社会问题有共通之处。笔者认为,“低欲望社会”折射出日本九十年代后泡沫经济破灭,经济衰退下的一代人排除消费主义干扰,返回生活实质的态度。但当今社会的“佛系”概念与其不同,绝大多数年轻人所期待的佛系生活,并非仅仅局限于稳定的工作,事实上,“稳定”往往暗含了更高的期许——心仪、轻松或和谐的办公环境;平淡生活不止茶盐酱醋,更有演出、旅游、购物等活动点缀;自认独身租房亦可,实则希望一猫一狗,窗明几净。而如此条件下的“平淡生活”,才是大部分年轻人心中“佛系”的诠释。

在消费主义浪潮的席卷下,佛系生活反而更加类似于年轻人对未来的期许。但走出象牙塔,想要拥有这样不争不抢、岁月静好的佛系生活并非易事。获得一份心仪或轻松的工作有如过独木桥,闲暇丰富的社会活动亦需要较高的工资水平支持,而猫狗齐全的租房生活更要求足够的时间与精力照料。然而事实上,绝大多数毕业生难以负担起这样的生活。以2017年近800万应届生为例,除去考研、出国人员,数目庞大的求职大学生中,已并非人人皆可获得一份工作,遑论心仪、轻松或高薪呢?

故笔者认为,大学生想要在毕业后安居一隅,过上佛系生活,就应当首先抛弃“佛系”的价值观。面对竞争压力,青年人产生了逃避现实的抵触情绪,转而将未来寄托在一种佛系的愿景中,最终迷失了自己。在校园中不争不抢,不参与学生工作,不加入社会实践,甚至不在意成绩高低,看似过着与世无争的佛系生活,实则是懒惰者推卸的托词。学生时代的“低欲望”必然导致了竞争力的缺失,意味着在求职市场上被更强者轻易打败,成为他们前进路上的铺路石,将梦想中的“佛系生活”拱手让人。

遗憾的是,一部分当代年轻人既不愿正视现实,在大学中作出应有的奋斗,又无法认识到自身的平庸性,面对求职市场的残酷,拒绝接受低于期望的职位或薪资,最终导致毕业即失业,未曾想自身实力的薄弱,正是一味追求“佛系”种下的“果”。

校园中的奋斗并非心怀大志者的专属,渴望“平淡生活”的佛系青年更应当为之努力。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获得成就者必然要付出汗水,但纵使不愿打铁,不先加强自身的能力同样会导致失败——面对心仪的职位,实力雄厚的前者永远比你更加合适。故若不在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站抛弃“佛系”概念,付出足够的努力,梦想佛系生活的年轻人是难以将其真正实现的。

回到本文开头,被指“贩卖焦虑”的文章有其哗众取宠之处,但以此为笑柄,缩回“佛系”的壳并非合适的处理方式。正如韩寒发言下的转发所说,“能够自洽地活着就是好的生活”,倘若年轻人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实力水平,认为梦想中的“平淡”生活即为自洽,除非抛弃先时的“佛系”选择奋斗,否则只能沦为被选择者,在日日奔波的午夜梦回羡慕他人的“佛系生活”。唯有强大的竞争力才能帮助自己实现梦想,一味地标榜“佛系”,只是好逸恶劳者美化自身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