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在记者团的“第一次”

作者:王佳尧 编辑:杜玉宇 发布日期: 2023-12-28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回望2023,我惊觉记者团的工作已经完全融入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带给了我太多“第一次”的体验感。

我对校园记者的初印象,正如宿舍楼前的招新宣传牌上酷似“初音未来”的卡通形象——勇敢、自信、锐进。我心向往之的同时,又囿于“优绩主义”而犹疑不决:和我的专业有关吗?会不会占用太多时间?对加分有利吗?最终我选择放弃加入记者团,转而进入各种所谓“加分多”的学生组织。大一下学期转专业后,卸下所有职务的我“无事一身轻”:没有各种无聊的打杂工作霸占课余时间。于是我又开始怀念之前每周都有写作课,都能用文字来抒发情感的日子了。看着加入华大在线的室友杜玉宇每天认真想选题、积极跑采访、深夜写稿件,我又一次萌生了加入记者团的想法。不过这次的选择,不为加分、不为人际关系,全凭我自己的心意兴趣。

第一次进入融媒体中心,我惊诧于其中精致的软装和整齐的工位。初次例会时,我更没想到会有专业老师指导我们的选题与写作,以及长达两周的记者培训和严格的淘汰制度。在感叹“华大在线真是个严格正规的组织”之余,我想要在记者团大有作为的愿望愈加强烈,我下决心要为赚取积分而勤勤恳恳写稿。

当自己的稿件第一次被刊载在校报上,我感受到了努力实质化的回报;第一次在例会上受到郝老师的表扬,我骄傲的“小尾巴”高高翘起,决定更加积极地接取活动;完成首个采访任务后,我第一次对校园记者的身份有了实质感受,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有收获自然也有教训。我在记者团获得的第一个教训,就是不要迟到。运动会落幕后,郝老师给我们发布了“在华师的第一次”采访任务。恰逢接连写了许多稿件后我进入了“倦怠期”,为各种论文和作业焦头烂额,选题灵感枯竭,总感觉想写些什么而又无从下笔,陷入积分焦虑中。这个任务消息对我来说如同久旱逢甘霖,我兴致勃勃地报名了三个项目,想借此度过瓶颈期,顺便锻炼独立采访的能力。

“你下午有时间吗?来找我一下。”

“看到留言请回复。”

在食堂抢饭后回到宿舍,我看到这条郝老师在任务群中发的信息时,已经中午十二点半了,我急忙回复老师,约定好下午三点在融媒体中心交谈任务的注意事项。而仗着有电车上课总是卡点到的我,这次也精打细算地把闹钟定在了约定时间的前十五分钟。但紧张的时间安排难以应对突发情况的发生——我的电动车没电了,只能步行。气喘吁吁地推门进入办公室,对于郝老师的询问我既愧疚又心虚。一番谈话下来,由于我没有党政新闻的写作经验,在这次活动中也没有表现出很强的积极性,于是被决定不再参与这次任务。埋怨、愤怒、羞耻心快要从胸腔中溢出的同时,我不禁思考:这何尝不是给懒惰的我敲响了警钟?经过此番教训,我决定以后要培养迎难而上的心态,多写党政新闻锻炼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任何场合下都不要迟到,有特殊情况一定要提前说明。于是插曲过后,我又恢复了从前写稿时兢兢业业的状态。

总而言之,加入华大记者团的这学期有笑有泪,又酸又甜。部门里有每次都认真批改稿件的编辑学姐,有督促严格但也关心我们的老师,有友好可爱的同事,有富有趣味又能锻炼能力的活动任务……“在线”教我成长、给了我太多“初体验”。希望明年,在新鲜感褪去过后,我依然能怀着对新闻的热爱在记者团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