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印象

作者:张琰 编辑:曾楚航 发布日期: 2023-10-31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武汉人。众所周知,武汉的早点种类繁多,可以七天不重样。我是一个“好吃佬”,总能因为身边的一些寻常事物触发与美食相关的回忆。每每夜幕降临,皓月当头,我独自信步校园,看见月光好似倾倒在深灰色沥青路上的银白色油漆,顺着沥青的纹理,高低起伏地蔓延,这时,路边的桂树便摇曳着枝子,“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此时,香气悄悄从桂树枝叶间溜出来,在空气中漫游,不动声色地钻进我的鼻腔,再蓦然地涌入我的心房,撞开记忆沉重的大门。忽地,我脑中只留下了桂花糊米酒和桂花发糕这两样早点。

桂花糊米酒在武汉早点中的名号并不像热干面和豆皮这样响亮,但尝试过的人,都会邂逅一段惊艳难忘的回忆。记得上初中时,一次妈妈来接我,那天她的脸上反常地浮现出神秘的微笑,就像淘金人发现了宝藏一般,说要带我去吃桂花糊米酒。带着好奇,我跟着妈妈,一路穿花寻路,从摩登大楼觅入了小巷深处。小巷扑面而来的老旧菜市场的气息取代了所有课本、打印机、汽车扬尘的气味,眼前不再是大片的电子显示屏与高耸入云的钢筋建筑,而是一派水泥砖瓦砌成的红墙陋巷与人声鼎沸的景象。我们路过一个个摊位,听到卖肉的大叔和卖菜的阿姨在攀谈中发出爽朗的笑声……在这里,色调变了,滤镜也变了,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灵魂从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中抽离出来,扎猛子般地浸泡进了老汉口街坊的烟火气中。一转角,我们看到了那家早餐店。

武汉呐!总是这样,巷子里破破烂烂毫不起眼的小店一般都实力非凡,这家也不例外。桂花糊米酒端上来时的景致我至今记忆犹新,它滚烫的模样仿佛在桀骜不驯地告诉我:“别想着几大口吃完,须小口细品才不会烫嘴!”我凑近看,它真的好美啊!金黄色的桂花点缀其中,与小汤圆、糯米裹挟在一起,糊米酒粘稠的特质使它们形成一幅静止的点彩画面。桂花星星点点、米酒晶莹剔透,挖一勺米酒,好似挖了一勺星空。我迫不及待地一吸溜,那蓄势待发的桂香迅速地在鼻子、口腔中爆炸式地扩散,桂花的醇香和米酒的浓郁在味蕾上舒展开来。“银河落九天”,热气与浓稠的米酒顺食道而下,一股暖气顿时从胃部向全身蔓延,学业上的疲惫瞬间全被这令人惊艳的味道一扫而光。香气仿佛弥漫至血管,久久不散、尾韵长存。这是白居易谪居卧病浔阳城,如听仙乐耳暂明般的体验!桂花糊米酒,其外相似满天星斗,色泽似灵山玉石,入口之绵甜柔和,前调之蜜香浓郁,后味之宜畅清雅,让人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其次是桂花发糕,它不像桂花糊米酒那样在我的记忆中留下惊艳的瞬间,但却是我的老熟人。这是一款常见的早点,常见到各个学校的食堂必备。我和它的故事,始于匆匆忙忙的早晨。我愿意把它称之为“报恩早餐”。每当早晨我上课时间紧迫来不及吃早饭时,我都会冲到窗口前向阿姨要两个桂花发糕,再提着它直冲教室,赶到时,头发蓬乱、粗气大喘,却兴致勃勃地掏出余温犹存的桂花发糕大快朵颐。至今,我仍对这一款早点心怀感激,它曾无数次化解我上学迟到的危机,拯救我早晨空空如也的肚皮,给予我一上午旺盛的学习精力。它不像鸡蛋那样有要拨壳的烦恼,也不像汤粉那样烫到必须吹很久才能吃一口。它仿佛生来就是在阐释米斯凡德罗的“less is more”,斑斑点点的桂花镶嵌其中,浓缩成仅需三口便能吃完的发糕,但桂花的香甜加上发糕的软糯简直就是“王炸”。除了香气萦绕在鼻尖,便再没有任何残留。

早点中的桂花糊米酒和桂花发糕,承载着我对学生时代的无数回忆。这些时光有的从从容容、恬静安然,有的匆匆忙忙、风风火火。有人说;“人们只对过去的事情拥有完整的回忆。”这句话不错,经历时间的淘洗,我的那些来不及思考的回忆不知不觉地完整、沉淀并寄存于记忆的匣子里,而打开它只需要一把钥匙、一个契机。当我在学校里漫步,或是在秋天的树下坐一坐,不谈愿望、不说理想,每每嗅到桂香,回忆的匣子都会下意识地打开。那时,我便知道,桂花、桂香是开启这些记忆匣子的无形钥匙。

时光过得太快,但是这又有什么好着急的呢?只要能找到秋天的一棵桂树,只要有独处的时光,便可让这桂香来讲述你我的回忆。这一刻,就是明亮;这一坐,便是爱的总和。充满桂香的回忆,在秋天的上空,尽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