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常有,但希望永在

作者:王佳尧 编辑:高悦 发布日期: 2023-11-06

“啊,你转到了法学院?为什么?”

“因为我高中就一直想学法,法学是支撑我高考的动力,被我妈改了志愿才当的公费师范生。”

“原来是这样……”

转专业之后,许多人对我的选择不甚理解,特地当面或私聊问我原因,我不厌其烦地回答相同的话,一遍又一遍地收获同学们或同情或惋惜的感慨。

进入大学,也许是因为没有如愿以偿地录取到理想专业,法学于我而言从可望而不可即的白月光变成了念念不忘的朱砂痣。后来偶然参与了院内举办的辩论赛,我感受到在辩论赛场上舌战群儒、据理力争的快感,不由得联想到自己成为梦想中的诉讼律师,在法庭上为当事人辩护、捍卫当事人权利时威风凛凛的模样。热血上头,破釜沉舟,我在身边的同学及老师们不太赞成的目光下,毅然决然地转入了法学院。

但正如童话故事落幕后也会有不为人知的满地鸡毛,真正走上这条被主观意识过度美化的道路,那些不符合我内心期待的现实难免令我气馁。上课时听不懂的“法言法语”、在群体中骤然降低的存在感、与室友们偏离的话题轨迹……

心中酸涩难捱,另一道心声却应时而起。

“就算你现在感到失望,但当时的你不选择法学,不去追逐自己高中时的梦想,一定会后悔一生。”

是的,之前我对法学耿耿于怀,不转专业誓不罢休,哪里能预料到自己会失望呢?于是我放下纠结,继续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在热爱的法学道路上踽踽前行。

失望这种情绪,在升入大学后我确实频频感受到,不外乎是来自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最近的一次,是暑假回到家乡的市中级法院实习的时候,那短短的一个月,我接触到十八年间都没有接触过的世界的黑暗面。

民庭的案子大都围绕着金钱,刑庭的案子多半充满了血腥。在整理卷宗时,清晰的伤口照片、犯罪现场录像和尸检报告,让我联想到犹如噩梦的犯罪场景,每次的冲击都足以令人恍神。虽然已有所准备,但一个个离谱至极的案例活生生地上演时,我还是不免对眼前的灰暗现实而感到失望。

“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识到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有了之前情绪调整的经验,我并没有陷入内耗,反而在认识到现实世界光暗交错的常态后,更加热切地盼望,能够运用所学,让更多的光照进世界阴暗的角落。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最近浏览到罗翔老师的文章,其中一篇对柏拉图的“洞穴隐喻”做出如下解释:“经验世界充满着各种矛盾的大杂烩,这本身就是洞穴世界的常态。只有把希望放在洞穴以外的世界,我们才能容忍洞穴之内的失望,并把这种失望当做一次又一次矢志不渝的盼望。从容做好当下的工作,诚实地尽好每天的责任。”洞穴之内是理想,而洞穴之外是现实。

感到失望,正是因为我们对现实有所期待,而这样的消极情绪需要我们去尽可能地消化,并转化为消解失望的动力,朝着希望的方向不断努力。失望常有,但希望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