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破冰之旅

作者:杜俊晓 编辑:温竹青 发布日期: 2023-11-08

“破冰”现多指打破人际交往间怀疑、猜忌、疏远的藩篱,就像打破严冬厚厚的冰层。我喜欢这个词语,喜欢冰层开裂、万物复苏,喜欢打破隔阂、不断靠近。其实不只是人际交往,生活中也有很多无形的“冰”亟待破除融化。

破交往冰,化为相聚常喜

抱着“开盲盒”的心态,我在暑假线上选宿舍时并没有提前找舍友。“人生处处有惊喜”,初来宿舍我才发现命运把四个内向的人聚在一起。收拾完物品后,每个人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看手机,沉默无言。拘谨、局促、疏离横亘在宿舍空间,“新生入校第一天如何和舍友相处才能避免尴尬?”我悄悄地搜着,答案也五花八门,越看心越乱。

“我们要不要一起去晚点名呀?”突然听到室友轻声地询问,我内心狂喜,“当然可以!”于是路上大家开始互相询问式聊天,慢慢熟络起来。一句简单的建议就击破了初遇的“冰”,带来了深交的更多可能。

当我走出自我的小圈子,军训休息时的一句主动询问、社团见面会的自我介绍、班级团建的游戏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发言……在一次次相遇、相识、相交中,我欣喜地发现,同学在路上遇见彼此都会给予对方一个微笑、一次挥手、一句寒暄。

社交是动态的过程,“冰”在我们一次次的接触中一点点融化。

破求知冰,化为真知灼见

初次接触系统的文学课程,塞擦音、洞穴隐喻……接踵而至的陌生词语让我晕头转向,一层无形的冰阻隔了我目睹它们的真面目。

何以破冰?当看知网。我开始在本子上记下上课时听到的陌生知识,在课后登录知网查找相关解释。于是我了解到声调的演变规律、博尔赫斯的丧系浪漫……我在探索中找到乐趣,深入挖掘,一点点打破我与未知理论的隔阂。走在求知路上,我内心的喜悦与灵感不断碰撞。

朋友说她一直以为《蒹葭》是爱情诗,直到上了古代文学课才发现还有很多不同角度的解读。我们好像受很多固有认知的束缚,在一些偏见或者共识中无意识地封闭了自己的思想,冻结了本该出现的多元见解与多样可能。“虽然”的存在是必然的,“但是”的提出也至关重要。走在求知路上,我们应当打破既定思维和刻板印象,允许多元,包容“异样”。

破识己冰,化为坦然无惧

尼采说:“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舍友小媛每个星期都会写下对自己的评价,承认性格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自我剖析,“我喜欢不断发现自己。”从小到大,心理健康第一堂课的主题永远是“认识与接纳自我”。可是扪心自问,我们真的了解真正的自己吗?真的明白自己的内心所向吗?

刚入大学,迷茫的我在旷野中与真实自我搭建了一堵冰墙——听了很多不感兴趣的讲座,但收获甚少;参加不太喜欢的社交活动,尴尬之后就是空虚。为了改变困境,我开始写每日总结,记录在多元尝试中发自内心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听到了自己真实的声音,渐渐明白了自己对独处的享受,明白了自己需要弥补的缺陷,并形成了对未来的雏形规划。

“我是我自己的迷宫”,在反思复盘中靠近内心,借“问心”寻找前行的方向,借“识己”探寻未来的模样。破除冰墙,走出迷宫,坚定地迎接属于自己的曙光。

每一次的破冰成长都伴随着无数次的磕磕绊绊。站在人生新的起点,展望未来,多维破冰之旅已然开启,愿我们在旅途中邂逅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