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的面具

作者:杜玉宇 编辑:洪臻祎 发布日期: 2023-09-20

小时候,我就对欧美的化妆舞会颇有些浪漫的幻想:各式各样的礼裙、镶满了羽毛和钻石的面具、灰姑娘和王子的巧遇……特别是其中的那张面具,格外吸引我。带上面具,便遮掩了平庸的面孔,也隐藏了狂热的心情。

在我的学生生活里,是没有舞会,更不用说化妆舞会这类传统的,但却并不缺乏免费的面具。最为典型的就是QQ群里的匿名功能,今天我们从红楼梦里各领一个身份,明天又借用了大火的游戏里的角色名。我们穿着马甲、戴着面具,在群里畅所欲言,敢问敢答,有所争论、血气上头时还能团结一心,于是群中那个不识趣的变成为了众矢之的。在斗争与反抗愈演愈烈之际,象征权威的学长学姐将履行群管理员的重大职责——关闭匿名。而这一招往往立竿见影,让人屡试不爽。刚刚还在血雨腥风的聊天群霎那间变为一片死寂,“狂暴战神”不敢再人如其名,“扭曲树精”闭上了“阴阳怪气”的嘴,有条有理的“正义使者”也无需辛勤地调解矛盾了。

不仅是日常的聊天群会有匿名前后的变换戏码,就连教学用的课程群也会有如此的差别。要是老师不同意开启群中的匿名功能,那这个群多半将成为“哑巴群”,没有人敢提出其实大家都还糊涂着的问题,即便是提出问题了,有的同学想要热心回答,也还会犹豫着,不敢实名出这个风头。

匿名的问题当真是无解的难题吗?从现在的结果来看,其实也并非那么富有挑战性。最近因QQ升级改版了,匿名功能不知道被移到了哪里,于是同学们不得不实名发言了,刚开始大家还有些扭捏,安静了几天,可实在是问题多了没地方问,于是几个不那么胆小的发声了,在他们的带头下,发言的人眼看着渐渐多了起来。

这何不就是一种提示?在这样的以“社恐”为主流的社会里,绝大多数人并非真正的内向、羞涩,只不过身边的人皆以低调“沉默”为“美”,那么即使是爱聊天、爱分享、愿意求助他人的人,也会尽量选择从众而行,避免成为讨人嫌、受人议论的“显眼包”。倘若全部的人都是一样的赤裸裸,谁又会多此一举地套个马甲呢?当然,人们不敢说话的本质原因,在我看来还是因为责任之重,人们自知言语是要负责任的,是要为头顶上的姓名负责任的,所以不敢胡乱说话,生怕给老师、同学留下坏印象。而既然带上面具、抹去姓名,就能逃避这一重任,于是就释放压力似地你一嘴我一舌,最后酿成暴力的深渊。

单单地禁止匿名,固然能将伤害扼杀在摇篮里,可放纵的种子并没有消失,它随风而动,随时预备再次破土。压抑已久的诉说欲望一旦找到豁口,往往会来得一次比一次地凶猛。我觉得,我们所能做的是在平时给予自己、给予他人一个开口的机会,一个喘息的机会——摘下面具,摘下过度拘谨的面具,也摘下抑制着他人呼吸的面具。不再把沉默寡言、谨言慎行当做唯一的审美,对爱说话的、爱说些“不聪明的”话的、意见和自己不同的,多些包容和理解。人人多说话、敢说话,说实话,言论环境开朗起来了,便省去了将好奇与恶意堆积发酵。

如此一来,当偶尔的失言不会使人惴惴不安,大胆表达与众不同的想法不会让人忧心忡忡,发泄式的嘲讽不再是“正义”的象征——摘下面具后的包容将安抚人们心中的恶火,让暴雨洪水化为春雨溪流,冲洗心中的灰尘与泥泞。人们将享受真诚的和谐,不再以光明的莽撞为耻,不再以阴影的正义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