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作者:关国樑 编辑:王丽婧 发布日期: 2023-09-18

2021年9月某个夜晚,窗外秋虫正喧,我躺在床上,手机屏幕上是记者团的报名表。我思前想后难以抉择,于是拨开床帘探出头,问坐在书桌前的室友小哥:“你说我要不要报名记者团?”

本科毕业后,我没有成为文字工作者,因此想通过参加记者团来弥补一下这个遗憾。我曾经幻想过成为小说家、编剧、诗人,甚至是战地记者。当然,我对以上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完全没有概念,抱定的只是美好的幻想,就像想当科学家的少年大多不知“科学家”究竟为何物一样。

但是另一方面,我难得重返校园,难免对新的学习生活充满雄心壮志。2017年本科毕业,不虞蹉跌,只好去干一份不咸不淡的差事糊口,先后换了两个城市,“三战”考研,总共耗费五年光阴,才勉强回到20岁时设定的轨道上。所以我设想的校园新生活是每日和图书馆为伴的,是披星戴月的,甚至是青灯黄卷般僧侣式的。于是,就像思考如何分配一个亿彩票奖金一样,我反复咀嚼着那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参加记者团会不会占用我的学习时间。

我的问题刚出口,小哥头也不回地说了句:“去!”

我一怔。小哥不是个信口开河的人,我期待着他的解释。于是他放下手里的游戏,回过头来,从床帘的缝隙中找到我的眼睛,然后讲:“因为不管去不去,你都会后悔的。”

“青春太好,好到你无论怎么过都觉得浪掷,回头一看,都要生悔。”传说这是张晓风的句子。

小哥的话帮我坚定了决心。

日子如流水潺潺,在记者团的生活无非是跑活动、开例会、写稿子。但是,在桂子山上的头半年,我只去过图书馆两次,借了本黑泽明的《蛤蟆的油》,又原封不动地还回去。更多的时间,我留给了宿舍、教室和斜阳烂漫的操场。这和我原本的设想大相径庭。虽然后来学业渐紧,写稿也偶有通宵达旦之时,但现在回头再看,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年学生记者生涯,并没有分割掉我的学习时间,也没有使吹风的次数减少,似乎那部分生命理应如此消耗,像人一天要吃三顿饭一样,天经地义。

虽然我比记者团的同学们虚长几岁,但在相处过程中甚少代沟。倒是有一件趣事,想借此机会记录下来:某此例会上,我听到一个实习记者讲“小时候看《何以笙箫默》时”如何如何,不禁哑然失笑,毕竟《何以笙箫默》上映于2015年,那时候她们才十来岁,的的确确是“小时候”。那年我大二。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两年在线,多得郝老师和同学们的包容和帮助,使我能够在而立边上“再少年”一回。

2023年6月24日,我在办公室完成了最后一篇新闻报道。离开时轻轻将座椅推回,环顾四周,空无一人。午后,阴天,树梢轻轻动摇。

上一篇: 在线 再见
下一篇: 明月落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