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一”后请开始

作者:董娱辰 编辑:杜俊晓 发布日期: 2025-08-29

站立在平坦的地面上,双脚与肩同宽,视线在脚下和前方逡巡,我不断挪动着双脚,试图寻找一个最合适的位置。终于,身体重心缓缓下移,我的目光一凝,一动不动地盯着地面上距离自己不远处的那条白线,随后深呼一口气。

“三!二!一!”

现在可以跳了吗?好像还不行,再等一等吧。双臂在身体两侧来回摆动,像钟表上挂着的两根故障的指针。

“三!二!一……”

不行,不行,再等等,再等等。我还没有准备好。

生活中的我一直站在这条“立定跳远”的起跳线上,脑中的思绪如同在空中不停挥舞的双臂,而脚下的行动却如一尊石像般毫无动静。兴致冲冲地想要参加比赛,早早地确定截止日期,心想:“还早,多准备准备”,但最后总会临近截止日期时,才匆忙行动;脑子里突然出现一个写文灵感,迅速列了一个粗略的大纲,心想:“再打磨打磨”,最终这个灵感的归宿不过是一个只起了标题的Word文档。每次目光扫过电脑桌面的它时,总忍不住感到懊悔,可鼠标终究还是没有点开它;期末周时,在考试临近的压力和焦虑之下,手机总是格外地诱人,什么时候开始背书呢?再等等吧,等我把思路理顺。

这种种“想法落不了地”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常见的名字——拖延症。相关资料表示,拖延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缺乏自信,只想而不做,懒散,胆怯,缺乏干劲,执行力差。这些描述与我的状态不谋而合。那拖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于我而言,答案就是“逃避”二字。我逃避面对真实的现状,总会以“再等等吧”为托词,将当下的任务推给未知的稍后;我逃避努力过后可能面临的失败,永远想着“我还没有准备好”,在未启程时便为自己预留了退缩的余地。

但正如史铁生在《最有用的事》中所说:“拖延的最大坏处还不是耽误,而是会使自己变得犹豫,甚至丧失信心。不管什么事,决定了,就立刻去做,这本身就能使人生气勃勃,保持一种主动和快乐的心情。”不断地焦虑与等待只会提高行动成本,而行动的燃料早在行动之前就已经被耗尽。这如同在灶台点燃柴火准备做饭,却一直犹豫着锅里的温度有没有升到做饭的条件,迟迟不敢放入食材。最后,柴火燃尽了,锅底空留一捧想法的灰烬。

所以,唯有实际的行动才能对冲虚构的焦虑。学习任务过重时,我会一直焦虑地做着其他无关的事,逃避、抗拒着“开始”。但当我真的开始做时,感受着笔尖在纸面上顺滑地移动,脑子紧紧跟随着问题思考。这时,之前盘桓在心里的焦虑和担忧都消散了。原来,开始很难,但开始了就不难。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不要一直等待,没有什么完美的准备,当你下定决心开始行动的时候,就是最好的时机。站在人生的起跳线上,摆脱掉在脑中不断循环的犹豫,大喊“三二一”后,请开始。

上一篇: 文学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