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武汉,天气像一块吸饱了水的厚海绵,沉沉的压在我的心头,闷热、陌生的字眼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我的脑海,我并未对这座城市产生一个好印象。
城市是陌生的,校园亦是。虽然来到的是我千般万般梦想的学府——华师,但这美丽而又陌生的环境,真是让我梦想着,又畏惧着。需要导航的教学楼,走错的岔路口,天南海北的陌生面孔,使我不能自然地生活着。同时,作为一个江西人,我有着独属于那里的饮食习惯,我喜爱重口的饭菜,爱恋江西的特色。而来到了武汉,这一切都变得难以触摸。于我而言,武汉的美食口味偏淡,特色的热干面味道也是体验一般。我尝试去寻找江西的味道,却也觉得与家乡的始终差了一道鸿沟。失落与思念让我深深地困囿于沉重的乡愁中。那时节,我心中只觉此地不过一个临时停泊的驿站,而真正牵引心魂的,是千里之外家乡那熟悉的晚风与炊烟。
而渐渐地,时光无声,脚步却踏响了熟悉的路途。日子犹如翻页般簌簌地过去,每日踏足的八号楼也不再如往日那般陌生,我渐渐熟悉了八号楼的每级阶梯,也在它的各个角落留下属于我的身影;桂中路树影交错,阳光斑驳,树叶随风摇曳着,日日观察,也总能发现每日的别致,留下时光的脚印;华师食堂口味众多,渐渐地,我也有了耐心来细细探索与品尝此地的特别味道,而武汉美食也成为了我与他人分享华师的一道桥梁,此刻我才幡然顿悟我早已成为了桂子山的一民。我也在假日时逐渐熟悉这座城市的脉搏,开始可以绘声绘色地与他人描述它。无论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江滩,有趣的江汉路,还是自由浪漫的东湖,别具一格的光谷,各个角落都充满了惊喜,城市的面目也在我眼前渐渐清晰、丰润起来。朝夕相处中,我终于辨认出了它的眉目之间那使人安心的神韵,更在一次次寻访中,发现这座城市早已悄然敞开了怀抱接纳了我。
又是一年毕业季,华师的毕业学子即将告别此地。我偶然在小红书看到一位华师毕业学姐的感慨,她回忆着第一次踏入武汉、走进华师的茫然,四年过去,看着如同家乡一般的地方,再次整理行装,也如同当年离开家乡的场景,只有着说不尽的不舍。原来不知不觉中,这方土地已在心间种下了根须。初来武汉才一年未到的我并未被这种情感包围着,却也被此份别样的情谊感染,读懂了他们内心对武汉的留恋。未来站在毕业路口的我,大抵也会像他们这般牵挂不舍,再到另一个地方道尽武汉的温柔。行囊沉重却脚步轻轻,声声低语却思念悠悠,纵使华师的学子丈步走到天涯海角,仍有一捧热土和一份归属在华师、在武汉,纵使天高水阔、人潮在变,此情甚浓。
我们出生、生长的地方,带着儿时的欢乐、青春的懵懂,我们离开此地,奔赴武汉,思乡与独立交织,陌生渐渐消融在生活罅隙中,心中不禁又多了一处归属。纵使身居异乡,只要心找到了栖息的枝头,世界再大,船舶也有了航行的方向,天涯海角,心归即是安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