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而澄澈的生命

作者:崔博然 编辑:李思彤 发布日期: 2024-09-10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上午八点,太阳渐渐升起,都市里的上班族们正在一边啃着路边摊上买来的早饭,一边赶着他们的“早九”。而市中心一栋写字楼里的中学生们刚刚用一首歌结束了今天的早功。和往常一样,匆匆吃罢早饭后,这群艺考生将开始准备自己的稿件、评述和台词。我站在这个如同合唱团般的队伍中,想着今天将是这个夏天最后一次陪他们集训,默默地跟着唱起这首《送别》。

高中时学校曾开设过一门选修课,叫做课本剧表演。我跟着隔壁班的语文老师一点点分析文本,还原角色,把那些藏在课本里的文字搬上了舞台。也是在那时我开始喜欢上了表演和站在别人面前“讲故事”的感觉。虽然后来我继续进行了很多这方面的尝试和学习,但终究和艺术类行业无缘。去年的十一月,我从生物专业转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这似乎意味着我离“文艺”行业又近了一步。于是这个夏天,我鼓起勇气重新回到了曾经的艺考机构,陪着一群正在这条路上奋斗的孩子们,走一遍自己未能走完的路,听了他们的人生故事。

他们大多来自于哈尔滨周围的小城市,甚至是更小的县城。那里资源有限,教育水平也相对落后。他们不愿苟且屈从于命运,尽管其中很多人根本说不上有什么基础或是天赋,但我从他们坚定的眼神中看到了一股强烈的欲望——逆天改命的欲望。报道的那一天正值高考录取,不少从这里考上传媒行业里名校“大院”的学长学姐回来分享经验。这些艺考新人们的眼里充满了钦佩和仰慕,眼前的人于他们而言就是清华北大一般的象征。在“成功人士”们的鼓舞下,将要成为主持人或是演员的他们最后一次放肆地操起浓郁而具有地方特色的东北口音,面对未来进行了一次稚嫩的誓师。

可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有一面坚固的玻璃墙,人们清楚地看到彼岸,也清楚地知道到底这个彼岸有多遥远。所有“大院”每年在全国只发放不到一百张合格证,这中间按照综合成绩只录取20余人。或许与高考这个赛道相比,艺考才更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在桥上迎接他们的第一关就是声音的训练。发音方法、调值、面部肌肉的状态等等都需要不断调整;绕口令、新闻稿、台词更是等待着一次次打磨;除了这些,学校的暑假作业也不能落下……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每天晚自习时,抱怨和哀求之声在教室里回荡。我看着心疼,更怕他们无法坚持,草草说几句安慰的话后,又开始继续督促着他们训练。艺考对他们而言既非正路,也非歧路,这是一条不归路。只有面带笑容对着每个孤独的夜晚放歌,才有机会成就自己的高光时刻。

但我的担忧似乎又是多余的。这里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酝酿出千奇百怪的情绪,表现为无穷无尽的生命力。作业太多的痛苦是暂时的,课上新闻没读好的难过是一根烤肠就能哄好的。因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每次重新站在舞台上时,我看见的依旧是一个个闪闪发光的战士。老师说这个年纪的他们,最宝贵的就是眼中的坚定和澄澈。这些天里我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观察他们,一边看他们排练小品、练习时事评述,一边回忆我的学习历程。我并没有他们这样背水一战的压力,也没有为了学艺术而让自己脱胎换骨,这个地方对我产生的最大的影响在于性格的改变。我从内心丰富但表现上孤僻到一点点打开自己,释放自己。如今时隔一年,我再次回到这里,和一个个曾经的我一起学习,从他们的生命力中得到滋养,变成了更想成为的人。

早功结束,大家在掌声中解散。今天练习的效果很好,呼吸、唇舌、开嗓,每一项都高效且标准。因为一个小时后,他们将迎来第一次大集训的验收考试。狭长的走廊里充满了练习和补妆的人。他们很紧张,仿佛这个小小的分班考就是他们的人生大考。我也在考场外“郑重其事”地默默祈祷,祈祷他们一年后那次真正的大考的结果是光明的,祈祷我可以和他们一样,永葆坚定、澄澈的眼睛和生命。

上一篇: 生命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