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见我,我自见山

作者:张琰 编辑:王艳丽 发布日期: 2024-09-07

在这座摩天大楼林立的城市里,成天看车来车往,我一直想出去走走。

“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十九岁,正值青春年少。一人一根登山杖,怀揣着满腔热情和好奇,我们毅然踏上了攀登黄山的征途。

坐在去黄山的大巴车上,车子摇摇晃晃地行进,我和李小(化名)注意到座椅后背的标语“98%的人选择坐缆车”我们对视一笑,心有默契地决定加入那2%的行列——徒步登山,用双脚丈量这座名山。

刚开始上山的路还算宽敞,我们一边登山,一边向下山的游客打听:“还有多久到顶?”他们笑着答道:“你们才刚开始呢。”当我们自以为已经走了很久,再次发问时,得到的回答依旧是:“这才刚开始呢。”为什么他们一直跟我们说刚开始呢?

当进入前往天都峰的那段狭窄陡峭的路,我们才明白,真正的挑战确实才刚刚开始。路很窄,仅容一人通过,身旁没有了护栏的庇护,只摆了些低矮的石头,外面是悬崖峭壁。

这时看到下山的人,我们再问“还有多久登顶?”

得到的回答却是五花八门:

“后面的路大概需要两三个小时吧。”

“估计还得四五个小时呢才能到呢。”

“差不多一个小时就到了,快着嘞。”

这些答案使我们的兴致忽高忽低。

然而,登山的艰辛并未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相反,我们在这过程中找到了独特的乐趣。沿途风景如画,步步皆景,山路蜿蜒曲折,石阶依山势而上,两旁古松傲立,苍翠欲滴。怪石是黄山一绝,其中“鲤鱼跳龙门”让我印象颇深,石体上窄下宽,形如鲤鱼跃起,是大自然当之无愧的鬼斧神工。站在此处,放眼望去,群峰连绵不绝,远近高低错落有致,山间的云雾时而浓厚如棉,时而轻薄如烟,飘渺而灵动。继续向上,脚下的石阶愈发陡峭,行至“百步云梯”,石阶紧贴着峭壁而建,几乎与山体垂直,每一步都需稳扎稳打。这里是天都峰最为险峻的一段,攀登时两旁的铁链成为了唯一的依靠。握紧铁链,向下望,云海翻滚,抬头望,天都峰近在眼前,那顶峰宛如一支直指苍穹的利剑,诚如古人所说“天都如削青冥开”气势恢宏,令人望而生畏,那就是我们心驰神往的山顶!

登顶的时候,胸中全是激动与兴奋。视野比广角镜头更加开阔,极目远眺,群峰在眼前徐徐展开,黄山的险峻与雄奇一览无余,远处的莲花峰若隐若现,仿佛“莲花峰高并云端,玉屏嶂立参天半”。

毕竟,登山的真正乐趣,不在于站在顶峰俯瞰众山,而在于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我们查看手机,发现已经在水平线上行走了十多公里,爬了278层楼高,瞬间成就感满满。

站在山顶,大风把我们的头发乱刮,翻腾的云海在我们眼前飞速掠过,胸腔中充斥着自由的气息。此刻,再次想起“黄山归来不看岳”,我不得不感叹,徐霞客诚不我欺。我们试图用手机定格眼前的壮丽景象,却发现无论如何也拍不出心中所见的震撼。黄山的美,无法通过镜头传达,它只能用心去感受。

黄山,终究是要用双脚去丈量的,这份天地间的壮丽与震撼,只有亲临其境,才能真正领略。毕竟大自然不懂什么是隔空送达,它需要的只是用真诚的态度去接近,去体验。

李小对我说,我们俩的身份证号码开头都是4201,生日都在二月,性格都很急躁,都是ENFP,甚至都喜欢张国荣……她很随意地说着,说了很多,是的,这是我们勇敢的十九岁。我们登上了黄山,用青春的步伐,丈量了这片土地。

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攀登许多座山,不止是眼前的山,更是人生路上的一道道坎坷与挑战。这次登顶,我们选择了自己的节奏,两个小时就到了山顶。就像那小马过河的故事一样,只有亲自经历了那一程,才会真正明白水的深浅。雏鹰振翅千次寻得长空是归处,鸣蝉蛰伏寒暑方知夏日可歌颂,行而不缀,则未来可期。未来的每一座山都要自己用脚步去丈量,亲自去攀登,这样才永远都有红日可追,山海可赴。

下一篇: 向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