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犹如一望无际的海洋等待着我们大学生去探索。
——题记
今年的暑假,我作为一名编辑实习生来到了家乡的广播电视台,一探独属于我的生涯之路。
作为当地最具影响力的官方媒体,家乡的广播电视台凝聚了这里的过去与未来,充满着创造与想象。走入大楼,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型展厅。展厅的四周陈列着自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起电视台的成就,顺着时间年表走到尽头,最后一张照片展示的正是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下的电视台现状。走近那张照片,只见旁边的文字记录着广播电视台在国家政策推动下的改革与发展。我意识到,如何紧跟时代的浪潮,融合新媒体技术充分发展成了广播电视台面临的一大问题和挑战。这,便是我的第一课。
作为“未出茅庐”的实习生,我能够参与的工作十分有限,除去日常的广播节目编辑,更多的便是听节目和看前辈们如何制作节目。幸有丰富的文字编辑的学生工作经验加持,面对节目编辑任务时,我总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但广播电视台的编辑要做的不仅是编辑文字,我不时还要参与到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走入演播厅,我时常感到手忙脚乱,然而我的实习指导老师却只是交代我“多听听”,告诉我听完节目继续编辑文字即可。我便只能坐在角落,手拿纸笔,不时起身帮工作人员送东西。幸运的是,不过几天,我在那里也终于有了可以做的事情——节目背调。
地方广播以当地百姓为受众进行宣传传播,因此节目的制作也需要更切中当地人的“口味”。在听完一档分享学习方法的直播后,实习导师便安排我跟随一个工作人员着手对接观众和采访调研。有意向接受访谈调研的观众一共有三位,我们从他们的年龄、性别和教育背景聊起,一直拓展到他们对节目的需求和收听节目的原因,从而一步步确定这档节目的目标观众和播放效果,并将结果和对节目的未来设想形成文案。访谈内容还要通过多次编辑、校对、修改,才能够发给上层领导审核。说来不过几十字的小事,却花费了我们三天的时间去跟进和完善。
节目制作往往与部门的整体发展息息相关,工作之余,在导师的带领之下我旁听了几次部门会议。坐在会议室的角落,我听着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汇报部门工作,介绍未来计划,氛围严肃而紧张。置身其中,我也不自觉地带入了“打工人”的角色,认真地记录着工作事宜。
部门会议上,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当下媒体中心因与大众关注热点存在隔阂而苦恼的心理。诚然,当广播和电视逐渐被手机、电脑和平板所取代的时候,即使是官方平台也要思考往后的生存之路,于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便作为转型的主要方向被贯彻和落实,但想要搭上信息技术这辆快车步入新时代的过程却是十分困难的。
实际上,针对这一问题,广播电视台每周都特意安排了一整天时间进行工作培训。几场培训分别由来自全国各地的融媒体专家、资深媒体人担任讲师,针对当下传统媒体难以“变现”的“饭碗”问题进行了经验传授。培训中,专家一方面强调了广播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作为“媒体人”的使命担当,另一方面,又将新时代新技术对传统媒体的挑战明确指出。只听台上的讲师高声说着“当下传统媒体必须革新融入新媒体的发展行列……”然而知易行难,传媒的下一步发展需要的不仅是决心,还有技术与实力。在岗位上坐班时,我便常常能听到技术部门的工作人员感叹剪辑的困难和AI技术的难以操控,一个两分钟不到的视频便反复剪辑修改了一个星期。感叹之余,我也不由得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方向。数字化浪潮下,单薄的文字编辑能力显然早已失去了强劲竞争力,若想要在媒体行业扎根,我还需要掌握多媒体制作、数据分析等新技能。
回顾这段实习历程,我认识了理想的职业,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了解了行业的前景和挑战,更在过程中收获了成长,坚定了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宣传能力,行稳致远,稳步前进的决心。未来如同大海星辰,而我手握船舵,闻风驭浪。我将带着这段经历,继续在追寻未来职业的海洋中航行,开拓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