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紫玲:“萌新”教师成长记

作者:李嘉瑶 王艳丽 编辑: 发布日期: 2023-06-27

又是一年毕业季,在收获的季节里,来自文学院2019级的公费师范生原紫玲通过层层考核,成为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一中学的一名教师。这是一份令人心动的offer,也是对原紫玲四年努力成效的印证。

扬长避短 斩获心仪offer

参与应聘的过程中,原紫玲遇到许多实力强劲的优秀竞争者,他们有的来自清北等名校,有的拥有多项高含金量大奖。相比之下,原紫玲认为自己“优势不大”。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不断反思:“我有什么值得被录取的优势呢?”

经过一番思考,原紫玲意识到,自己最大的优势便是一身过硬的教学本领。“在教育部直属的师范院校学习了四年,教学方面我应该保持自信。”尽管简历上的成绩不算耀眼,但原紫玲希望以扎实的师范技能换得面试官认可。

“我不算特别优秀,但我可以保证我是最努力、最真诚的。”为更好地展现自我教学能力,原紫玲做了十分细致充分的准备。在准备一个录课视频的过程中,她曾将同一节课试讲了三十余遍。“准备时间很有限,但我希望尽力做到最好。”提交视频的前一天,原紫玲仍对自己的表现不甚满意,“很多细节都不完善,比如某句话说得不流畅、某页ppt切换得不够快。”只要有一个细节没做好,她都会选择重头来过。一个人、一间空教室,她一遍一遍反复练习,从清晨六点直到夜色降临。

整个过程并不容易,原紫玲叹了口气笑道:“可能因为我实在太珍惜这次机会了,所以感觉像是又经历了一次高考”。然而,沉重的压力并不能击倒原紫玲,她有自己的一套抗压之道。“每次感到焦虑怀疑的时候,我都会给自己打气,喊一声‘我能行’。”在原紫玲看来,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战胜困难。除此之外,她还喜欢通过眺望窗外景色放松心情。半倚在窗前,金黄色的暖光洒在身上,窗外一片枝繁叶茂,这一刻原紫玲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广阔亮丽的新世界。

功夫不负有心人,原紫玲的表现得到了高度认可,尤其是在教学方面,她的一节试讲课被评为“全场最佳”。“非常有热情,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这是面试官对她的评价。

踏实扎根 收获累累硕果

“汉语言文学是我从小就非常向往的学科。”小学时第一次获得语文成绩第一名的激动心情,原紫玲至今仍记忆犹新。自此,名为“文学”的梦想种子在她心中埋下,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这颗“小小的种子”终于开出了“大大的花”。

2019年,原紫玲来到桂子山,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名公费师范生。初入学,她便定下了明确的目标———打牢专业基础,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回望大学四年的成长,原紫玲认为这是个“不断摸索,不断进步”的过程。从第一次讲课的手忙脚乱到如今的得心应手,她的成长离不开每一份细微的坚持。

“一晚读完《浮士德》”的经历让原紫玲印象深刻。《浮士德》是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也是老师布置的课后阅读任务。任务截止的前一晚,手表的时针已指向11点,原紫玲盯着桌上摊开的厚厚书本,心中升起一丝犹豫:是休息还是继续读?为了提高次日听课效率,她咬咬牙,选择了后者。“一直读到凌晨4点,才终于把书‘啃’完了,当天晚上没有感到疲倦,反而非常满足”。

原紫玲认为自己天赋不高,但她相信勤能补拙。东一食堂、图书馆的楼梯间、教学楼的空教室,四年间桂子山的多个角落都有她练习授课的身影,绘声绘色的“课堂”甚至会引来“听讲”的观众。2022年暑假小学期,原紫玲在指导老师推荐下参加了学校师范生专业技能大赛。在此期间,她利用碎片时间一遍遍练习授课,反复打磨自己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甚至在上台前的最后十分钟,她仍然在进行着最后的排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原紫玲最终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本着奉献自己、追求卓越的初心,原紫玲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其中,她曾在大三暑期担任心火支教团武汉队副队长,与团队赴武汉市蔡甸区开展支教活动。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原紫玲和队友们认真打磨着每一堂课。

一天清晨,原紫玲拖着疲惫的身躯,提着来不及吃的早餐路过玻璃墙教室。“圆圆老师!圆圆老师!圆圆老师早上好!”学生们稚嫩而热情的呼喊此起彼伏,瞬间驱走了她的睡意。“那个瞬间我感到学生是认可我、需要我的,我应该打起精神更用心地给他们传授知识。”这次支教经历不仅丰富了原紫玲的教学经验,更让她深切体会到一名教师肩上所承担的责任。

“尽可能做到最好,不让自己后悔”,秉承着这样的信念,原紫玲像海绵般“贪婪”地吸收着点滴知识与技能,朝着目标逐渐靠近。

逐步蜕变 奔赴美好未来

“从一个普通的学生,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这个身份转变的过程,原紫玲认为离不开华师的支持。完善的课程设计,多样的实践平台,丰富的资源供给,原紫玲把学校的细致安排比作“保姆级规划”。

“在详尽的规划下,我有清晰的目标和方向;而浓厚的学习氛围给予我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博学耐心的老师、谦虚好学的同学们,既是她学习的榜样,也为她提供了不少帮助。原紫玲曾在课后拿着课程论文去向任课老师请教,从中心思想到行文逻辑再到材料整理,老师孜孜不倦地为她一一讲解。“从老师们身上,我学到了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汉服、写作、绘画、摄影……学业以外原紫玲还培养了不少兴趣爱好,她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塑造更全面多元的自己。“我最大的爱好是写文章,在华师我也得到了很多写作的机会。”相熟的老师了解到原紫玲的兴趣,便推荐她为华师校友会、华师附属幼儿园等单位供稿,“能够运用自己在文院所学和自己的特长,为集体贡献力量,我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原紫玲表示。

“我热爱生活,也享受学习。”对原紫玲而言,平衡学习和生活并不困难,因为学习早已成为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够读一些好书、写一些文章,接受知识的熏陶,获得思维的提升,在她看来“是一种享受”。

临近毕业,翻看大学四年的照片,原紫玲感慨万千。初入学时低着头腼腆浅笑的女孩,如今已出落得落落大方、阳光自信。“大学四年更丰富的生活、更全面的发展,让我变得更从容、更自信。”未来,原紫玲希望继续提升自我,踏实走好每一步,成为一名认真负责、关爱学生的好老师。

“我没有过人的天赋,但我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原紫玲就如一朵桂花,无悔于积蓄四季力量,静默地等待着、期盼着、迎接着金秋的绽放。或许她的色彩并不浓艳,但她从来笃行不怠,终迎来一树桂香沁脾。

(作者为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本科生;文学院2022级本科生)